第27部分(第1/4 頁)
幫助平息擠兌風潮。 杜月笙便說:“這好辦,明天早上我就送銀元去,保證讓那些兌錢的人放心。” 第二天,杜月笙親自押了100多隻箱子送到四明銀行門口。 這時,四明銀行門口人很多,秩序很亂。杜月笙讓人從汽車上搬下一隻箱子,開啟,說:“各位客戶,請不要擁擠,四明有的是錢,請放心!都能兌到大洋。” 說完,他揮了一下手,有一個手下人把箱子開啟,人們一看,果然是一疊疊光亮的銀元。接著,銀行的職員和押送人員一起上陣,把那100多隻箱子全搬進了倉庫。 擠兌的人一看,四明的實力這麼雄厚,怕什麼,錢放在這裡最保險。於是,人們紛紛離去了。還有些已兌過錢的人聽說了這事,馬上又回來,把錢重新存了進來。 其實,那100多箱只有前面幾箱是銀元,後面的箱子裡全是石頭。 杜月笙的聲譽在銀行界頓時鵲起,許多銀行紛紛來請這尊保護神,杜月笙一下子成了浦東、國信、亞東等銀行的董事長,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常務董事和其他一些銀行的兼職。 陳光甫為答謝杜月笙的援助,把50萬元無息貸款存進了經營不善的中匯銀行,還將“商儲”的一部分業務轉送給他。 杜月笙得此援助,立即擴大“中匯”在實業界的經營範圍。 不久,杜月笙被上海灘上的金融鉅子們選為上海銀行分會的理事。 自此,他白相人的長袍外面又罩上了一件“金融家”的紳士長衫。 隨著中匯銀行的興旺發達,杜月笙的事業與名望躍上了新的高峰。到抗戰前夕,上海灘上請他列名為董事、監事的銀行、錢莊、信託公司多達70餘家。有一些公司還請他出面任董事長。  '返回目錄'   。。
禁止日貨,於松喬撞牆(1)
正當杜月笙在上海灘飛黃騰達、節節高升之時,九一八事變發生了。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關東軍按照預謀,派工兵炸燬了南滿鐵路瀋陽北部柳條溝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所為,以此為藉口,向北大營和瀋陽城發動突然襲擊,挑起了九一八事變。 對此,蔣介石卻命令國民黨東北當局,“日軍此舉不過尋釁性質。為避免事件擴大,絕對不抵抗。”這種不抵抗政策,束縛了東北軍隊的手腳,東北錦繡河山很快陷入日軍鐵蹄之下。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在中國激起洶湧澎湃的抗日怒潮,上海人民奮勇投入這個愛國運動。9月24日,上海3萬5千名碼頭工人舉行抗日罷工,10萬學生舉行抗日罷課。9月26日,上海各界人民舉行抗日救國大會,透過要求對日宣戰、武裝民眾和懲辦失職失地的官吏等決議案,會後舉行了抗日示威遊行。10月初,上海各業80多萬工人組織了抗日救國聯合會。 民族矛盾的上升,不僅使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一致要求抗日,民族資產階級也開始表示了抗日要求。反映民族資產階級意志的上海《申報》便多次發表評論,抨擊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這股洪流將杜月笙也捲入其內。經國民黨上海市黨部首肯,以杜月笙、虞洽卿、王曉籟、王延松、陳霆光等人為常務委員,組成了“上海市反日救國會”,後由陶百川改名為“上海市抗日救國會”,由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委員陶百川任秘書長。 杜月笙鑑於五卅運動的時候,對於英國人採取經濟抵制的策略極有成效,現在他再次建議抗日救國會從“禁止日貨入手”,發動對日本人的反抗。抗日救國會迅速地在各重要地點成立了檢查所和保管所,籲請上海市民,全面拒買、拒賣洋貨,檢查所人員並採取直接行動,到處搜查日本貨物,一旦有所發現,立即加以沒收,交給“保管所”去加以儲存。 “檢查所”和“保管所”需大批的執行人員,抗日救國會除了召募愛國人士和學生義務擔任外,主要的人力來源還得靠杜月笙發動自己青幫弟子們,並且,在愛國工人中遴選出大批的幹部。———陸京士在上海從事勞工運動多年,他是杜月笙和上海勞工之間的一座橋樑,他負責杜月笙和勞工大眾的聯絡,也是杜月笙處理勞工問題的最高顧問,私人代表。 對日經濟絕交,抵制日貨運動在上海灘上風行。一天,天后宮橋檢查所由郵務工會出身,杜月笙的門人於松喬負責。各地檢查所、保管所紛紛成立。他和一位名叫劉心權的熱血青年,以“射入射馬,擒賊擒王”之勢,一上來便到“合昌祥”綢布莊抄出兩大箱日本棉布。於松喬吩付跟去的檢查員將這兩箱東洋貨充公,按照抗日救國會的規定,載送到“保管所”去暫行封存。 與此同時,於松喬和劉心權也回到了天后宮橋“保管所”,坐侯好戲開鑼。一因為這兩箱東洋布大有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