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2 頁)
第十七章 簡評
圍繞大西洋海上運輸線的破交與保交護航戰,史稱大西洋海戰,是二戰海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5月8日,歷時五年八個月之久,主要德國海軍特別是潛艇部隊破壞同盟國海上運輸與同盟國保護海上運輸的激烈鬥爭,其結果對於歐洲戰場上的西歐戰場、蘇德戰場以及地中海和北非戰場都具有重大影響,並對直接影響到了戰爭的勝負。
整個大西洋海戰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是開始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英德海軍之間的較量,總體上是德國處於戰略進攻,英國處於戰略防禦。德國主要依靠潛艇在區域性海域實施進攻,主要採取單艇作戰方式,英國則在戰略防禦的基礎上,以部分海上兵力進行了封鎖和護航,以攻擊手段保護海上運輸。
第二階段: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是全面展開階段,這一階段中隨著德國佔領挪威和法國,使其潛艇獲得了比較有利的前進基地,加之潛艇的數量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德軍潛艇開始採取艇群作戰方式,並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尤其是在1940年7月至10月,更是被稱為潛艇的黃金時期。1941年12月美國參戰後,德軍潛艇也進入美國沿海活動,至此大西洋海戰全面展開。
第三階段:1942年1月至1943年5月,是相持階段,也是高潮和轉折時期,德軍潛艇在遠洋海域繼續實施“狼群戰術”,嚴重打擊了同盟國的海上運輸,並一定程度威脅了同盟國的制海權,同盟國逐漸健全和完善護航船隊體制,擴大護航海域,採取海空協同的立體反潛戰術,逐漸扭轉了不利態勢。
第四階段:1943年6月至1945年5月,是結束階段,在此階段,儘管德國海軍還是處於進攻態勢,但比較被動,幾乎是全力掙扎的狀態下。同盟國憑藉在兵力、裝備上的巨大優勢,採取防禦性護航與進攻性反潛結合,航空兵、水面艦艇和潛艇相互配合協同的戰略戰術,基本保障了海上運輸的安全。曠日持久的海上爭奪最終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
納粹德國在戰爭爆發時擁有57艘潛艇,戰爭中建成1131艘,總共有1188艘潛艇投入戰爭。其中水面排水量250噸的小型潛艇有三個級別六個型號,共117艘;水面排水量600噸的中型潛艇有兩個級別四個型號,共711艘;水面排水量850噸的大型潛艇有兩個級別五個型號,共169艘;水面排水量1500噸的遠洋潛艇有兩個級別三個型號,共163艘;還有兩個級別的佈雷潛艇14艘和兩個級別的補給潛艇14艘。並得到德國空軍800餘架飛機的支援和配合。此外,德國還建造了八個級別約1260艘排水量僅為5噸或10噸的袖珍潛艇,主要用以突襲敵方港口,一般不用於海上破交作戰。
在歷時五年八個月又一週的戰爭中,德軍潛艇共擊沉同盟國和中立國的運輸船2828艘(也有資料為2603艘),總噸位達1468。7萬噸,平均每月擊沉41。4艘,21。5萬噸。其中1943年3月擊沉108艘,計62。7萬噸,為最高月戰績。潛艇所取得的戰績佔德國海軍擊沉運輸船5150艘的54。9%,總噸位2158。1萬噸的68。1%。而義大利潛艇擊沉運輸船94艘,93。2萬噸和日本潛艇擊沉運輸船147艘,77。6萬噸的戰績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德軍潛艇的戰績也是二戰中所有參戰國海軍潛艇中最高戰績。
在被潛艇擊沉的運輸船中,61%是單獨航行的船隻,9%是護航運輸船隊中掉隊的船隻,只有30%是在護航船隊編隊中被擊沉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護航船隊體制的作用。
德軍潛艇還擊沉同盟國海軍艦艇175艘,其中主要有航空母艦6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42艘、護衛艦46艘、潛艇5艘。
此外,德軍潛艇還進行了120餘次佈雷行動,共佈雷2041枚,炸沉各型船隻40餘艘。
德軍潛艇部隊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共損失潛艇778艘,其中719艘潛艇是被同盟國海軍擊沉,其餘59艘則是由於碰撞或事故等其他原因損失的。在被擊沉的潛艇中,被英軍擊沉的約500艘,佔了絕大多數。所有被擊沉的潛艇中,由飛機擊沉的有289艘,由飛機和軍艦協同擊沉的47艘,合計336艘,佔損失潛艇的46。7%。飛機強大的反潛威力可見一斑。
戰爭期間在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官兵總共約4。1萬人,陣亡和失蹤的達2。8萬人,被俘0。5萬人,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