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的情況密告王振,並說,如果繼續北進,“正中瓦剌之計”。王振聽了郭敬的話,才害怕起來,急忙傳令,第二天撤出大同。
最初,王振想從紫荊關(今河北易縣西北)退兵,以便途經他的家鄉蔚州,讓英宗駕幸他的府第,向家鄉父老顯示自己的威風。於是。王振下令取道紫荊關回京。王振未與瓦剌接戰,即倉惶退兵,軍紀更加混亂。走了40裡以後,王振忽然想起,大隊人馬經過蔚州,一定會損壞他家鄉的田園莊稼,於是,又改變主意,火速傳令改道東行,向宣府(今河北宣化)方向行進。這時,瓦剌已知明軍不戰而逃,急忙整軍來追,形勢十分緊張。大同參將郭登和大學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議說:“自此趨紫荊關,只有40裡,大人應該從紫荊關回京,不應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大軍追及。”王振不聽,一意孤行,堅持折向宣府。
《中國曆代黨爭》第九章(6)
明軍迂迴奔走,8月10日才退到宣府。這時,瓦剌大軍已經追襲而來。英宗急忙派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率兵斷後,以掩護英宗撤退。結果,他們都戰死沙場。英宗又派成國公朱勇等率騎三萬前去阻擊,朱勇等冒險進軍至鷂兒嶺,陷入瓦剌重圍,雖然英勇奮戰,但寡不敵眾,3萬軍隊全部覆沒。
王振在朱勇率軍阻擊瓦刺之時,加緊撤退。13日,退到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南)。這裡離懷來城僅20裡,隨行的文武官員都主張進入懷來城宿營。可王振以為1000餘輛輜重軍車沒能到達,害怕自己搜刮來的東西受損失,便不顧英宗和數十萬軍隊的安全,傳令在土木堡宿營。鄺堃一再上章要求英宗先行馳入居庸關,以保證安全,同時組織精銳部隊斷後拒敵。王振皆置之不理。沒有辦法,鄺堃單身闖入英宗行殿,請求英宗速行。王振見狀,怒不可遏,罵道:“你這個腐儒,怎麼會知道用兵之事,再胡說八道,必死無疑!”即刻命令武土強行把鄺堃拖了出去。
第二天,英宗想繼續行進,但為時已晚,瓦刺軍隊已經包圍了土木堡。土木堡地勢較高,旁無泉水,南面15裡處有條河流,也被瓦刺軍隊佔領。明朝數十萬軍隊被圍兩天,取不到水喝,渴得嗓子直冒煙。沒有辦法,王振只好讓士兵就地挖井,可挖了二丈多深,也不見一個水滴。士兵們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怨聲載道,罵不絕口,軍心進一步渙散了。
包圍土木堡的瓦刺軍知道明軍找不到水喝,飢渴難忍,便準備把他們引出堡壘,一舉殲滅。15日,也先派遣使者到明軍處假裝與王振談和,以麻痺明軍。王振見也先派人來談判,喜出望外,便不辨真假,滿口答應,並透過英宗讓曹鼐起草詔書,派兩人去也先軍營談判具體議和事宜。
也先為了迷惑明軍,假裝撤退,故意將土木堡南面河水讓出,暗地裡則作好埋伏,只等明軍爭水大亂之機,出兵全殲。王振看到瓦刺軍向後撤退,以為瓦刺軍真的要議和,遂不加分析,輕易地下令移營就水。飢渴難忍的軍士得令後,一哄而起,紛紛奔向河邊,正在明軍爭相亂跑之機,瓦刺伏兵四起,明軍潰敗。英宗突圍無望,索性跳下馬來,面向南方,盤膝而坐,等待就縛。不一會兒,瓦刺兵衝上來,一個士兵上前要剝取英宗的衣甲,一看他的衣甲與眾不同,心知不是一般人物,便推擁著他去見也先之弟賽刊王。賽刊王在盤問英宗時,英宗反問道:“你是誰﹖是也先,還是伯顏帖木兒,或者是賽刊王。”賽刊王感到英宗說話的口氣很大,立即報告也先,也先派遣留在瓦刺軍中的明朝使者去辨認,才知道他就是英宗。
英宗被俘,英宗的護衛將軍樊忠萬分憤怒,掄起鐵錘對準王振的腦袋,狠狠地砸了下去。王振這個禍國殃民的惡宦,終於落得個罪有應得的可恥下場。
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50萬軍隊被擊潰,從徵的100多名文臣武將幾乎全部戰死沙場。
訊息傳到北京,百官在殿廷上號啕大哭。後來,皇太后忍住眼淚,命令英宗的弟弟成王朱祁鈺監國。都御使陳鑑等,面奏成王,歷數王振之罪,他們滿懷悲憤地說:“王振罪不容誅,死有餘辜。殿下如不即正典刑滅其家族,臣等今日皆死在這裡。”說罷,跪地不起。這時,王振的死黨馬順還為王振遮護,喝逐群臣。給事中王竑見馬順還在裝腔作勢,怒不可遏,上前一把抓住馬順,拳打腳踢,當場結果了他的性命。憤怒的人們又當場打死了王振的另外兩個死黨宦官毛貴和王長。接著,成王朱祁鈺下令殺死王振的侄子王山並族誅王振之黨,把馬順的屍首拖到街頭示眾,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處斬,並籍沒王振家產。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