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但剛剛升任兩廣總督的葉名琛卻對此不理不睬,不作任何戰守準備,有人曾進言備戰,被他斥之為虛妄之說。及至戰火燃起,作為戰爭直接決策人的葉名琛卻一味敷衍和迷信,他曾向神靈求卜,卜語上說英軍在天黑後自會撤退,於是深信不疑,下令軍隊不準還擊。到第二年英軍再次進攻廣州,他仍然如法炮製。有一天晚上他做了個夢,夢中說英法聯軍必不敢進攻,據此,他便把英法軍隊發出的最後通牒當做“純屬恫嚇”;下屬要求嚴守,他卻一律不聽。然而,戰局的進展卻完全出乎他預料之外。1857年12月英法聯軍很輕而易舉地攻佔了廣州城。總督府官員人馬大都四散奔逃,惟有葉名琛卻端坐廳堂,袍衿上挽,照常批閱公文,部下勸而不動,最終葉名琛被俘。
做了“階下囚”的葉名琛還幻想有朝一日,晉見英國女王,當面指責英軍的無理行徑,他自詡為“海上蘇武”;拒不投降。在被押往國外之前,葉名琛讓人取來朝靴官服,帶上中國的廚役和理髮匠,還買來了數石糧米。在登輪之際,侍者勸他投水自盡,他堅決不依。不久,所帶糧食吃盡,隨從想購買外國糧食,他又堅決不從,於是絕食而亡。
文宗、穆宗都是未成年便去世了,醇親王長子光緒帝幼年即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朝廷的格局已經基本上確定了。慈禧雖然有縱橫跋扈、駕馭群雄的才能,然而窮奢極侈,不能夠體恤民情,賣官鬻爵,公行收受賄賂,吏治一天比一天壞。光緒帝在慈禧的撫養下長大,自小便備受冷視。他看見國家一天不如一天,邊境戰爭不斷,朝廷人才緊缺、財政困難,軍隊不能強大,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朝廷內部,人人以快樂開心為第一要務,寵任宦官和宮妾,將海軍經費拿去修頤和園和萬壽山、昆明湖,終日遊樂無度。朝中大臣整天的醉生夢死,酣嬉歌舞,粉飾昇平。其中狡猾的人便乘此機會營私舞弊,無惡不作。平庸的人便按時上朝退朝,除了磕頭以外,無所事事。朝廷又這樣一個女人當政,再加上這樣的大臣,想在十九世紀的文明社會中立足,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光緒帝因此感覺非常失意和憂愁,希望國家能夠有所改變,但是朝廷裡面的這些大臣,沒有一個能夠共談國事的。
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戰爭雙方在軍事上雖然互有勝負,但是由於清朝廷的腐朽昏庸,最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當時人稱:“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越南最終被法國戰敗。英人為了平衡戰局,進攻緬甸,暹羅乘機獨立,琉球也歸日本所有。
不久,甲午戰爭爆發。從中法戰爭結束到甲午戰爭爆發的九年,是中國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段最好的時期。在此期間,國內無大亂,遠東的國際環境緩和,中國與西方各國都處於和平狀態。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經三十年,效果明顯。這表現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的勝利;馮子材在鎮南關及諒山之役中大敗法軍;劉永福的黑旗軍屢創法軍;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鮮開化黨人制造政變遭到失敗等。當時中國的國勢並不比日本弱。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中法和約是唯一一個沒有割地賠款的和約。當時的環境應當說對中國的自強相當有利。
甲午戰爭前,遠東地區基本是俄、英爭霸,中國和日本的情況雖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甲午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財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鉅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政府的獨立財政至此破產,靠向西方大國舉債度日。
甲午一戰,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戶。戰爭賠款二億三千萬兩庫平銀;艦艇等戰利品價值也有一億多日元。而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佔領朝鮮、臺灣後,在戰略上對東北、華東構成了直接威脅,成為進攻中國大陸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嚐到了侵略的甜頭,極大地刺激了其擴張他們侵略領土的慾望。人民在評價這場戰爭時說“中國以獅子搏兔之力而不勝,日本以螳臂當車之勢而不敗。”這也是清朝對外國戰爭的第一次大失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