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抓,要他拿60兩銀子來贖命。
崇禎皇帝任命滿桂來統率從各地前來守衛北京的部隊。滿桂跟祖大壽過去在遼東時曾經有矛盾。他的軍隊因為沒有糧食就在京郊地區搶掠,卻謊稱是袁崇煥的軍隊,使得京師百姓多誤認為是袁崇煥軍來搶他們的糧食。在這種情況下,祖大壽決定率部出走。十二月初四日清晨,祖大壽帶著餘部一萬五千人離開京師,向山海關進發。
其實,就在袁崇煥下獄的第二天,即十二月初二日,當時也在平臺受召的兵部職方司官員餘大成就提醒兵部尚書梁廷棟:“敵勢甚熾,遼兵無主,不敗即潰耳。今日之策,莫若出崇煥以系軍心,責之驅逐出境自贖。既可以奪深入者之魄,又可以存遼左之兵。”下面就是梁餘二人的對話:
梁:遼兵有祖大壽在,豈遂潰哉!
餘:烏有巢傾鳥覆,而雛能獨存者乎?煥始就獄,壽初意其必釋,今日則庶幾有申救而出之者。至三日,則知上意真不可回,而廷議果欲殺煥矣。壽與煥,功罪惟均者也,煥執而壽能已耶?不反何待?(《剖肝錄》)
。。
第三十三講 平臺落獄(3)
白石“皇帝密旨”
果然,事情被餘大成說中了。
祖大壽出走的訊息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兵部尚書梁廷棟立即奏報崇禎帝,並說:“臣司官餘大成能先見,乞詔問之。”餘大成受召,對崇禎帝說:“壽非敢背反朝廷也。特因崇煥而懼罪耳,欲召壽還,非得崇煥手書不可。”崇禎帝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命餘大成請袁崇煥寫親筆信,召祖大壽回來。但是,袁崇煥說:“壽所以聽煥者,督師也,今罪人耳,豈尚能得之於壽哉!”“未奉明詔,不敢以縲臣與國事。”就是說自己現在既不是兵部尚書,也不是薊遼督師,而是個罪人,沒有權力下這個命令。餘大成就勸他說:“公孤忠請俎,隻手擎遼,生死惟命,捐之久矣!天下之人,莫不服公之義,而諒公之心。苟利於國,不惜髮膚,且死於敵,與死於法,孰得耶?明旨雖未及公,業以示意,公其圖焉!”勸他以江山社稷為重,寫信請祖大壽回來。在反覆勸說下,袁崇煥考慮還是要以國家、江山社稷為重,就親筆寫了一封信,勸祖大壽顧全大局,讓他回來繼續同皇太極的軍隊作戰,言辭極其誠懇。
十二月十四日,兵部派人把這封信從獄中取出,孫承宗命由馬世龍把信立即送給祖大壽。馬世龍原來也是袁崇煥手下的一個總兵,和祖大壽有私交。馬世龍帶了少量人馬趕往山海關,但此時祖大壽已回錦州。馬世龍等又追到山海關外,出示袁崇煥手書。祖大壽下馬捧信而泣,全體將士跟著都哭了。祖大壽是個孝子,對母親的話言聽計從。他80歲的老母果斷地對他說:“所以致此,為失督師耳。今未死,爾何不立功為贖,後從主上乞督師命耶?”勸大壽應該回去把後金軍隊打退,立功為督師贖罪,就可以救出督師。隨後,祖大壽率領軍隊入關。後來,後金軍隊佔領了關內四城,就是永平、遵化、灤州、遷安。孫承宗和祖大壽、馬世龍等,率軍隊收復四城。可以看出,在關鍵時刻,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還是以江山社稷為重,繼續同皇太極的軍隊作戰,保衛京師。
皇太極得知明崇禎帝將袁崇煥下獄,便親統大軍回師城西南的蘆溝橋。十二月十七日發動永定門之戰,這次戰役的情況在上講已說過,此不贅述。下面講一下北京之戰的重大影響。四、重大影響
第一,廟社震驚,根本動搖。後金不僅佔領遼東,而且進入遼西;不僅肆行關外,而且攻打京師。北京因受到塞北少數民族武裝攻打而進行的保衛戰,共有兩次:一次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也先率軍攻打北京;紫禁城城牆
另一次在崇禎二年(1629年),女真—滿洲皇太極率軍進攻北京。兩次之間,三個甲子,整180年。這場戰爭,標誌著崇禎帝中興之夢徹底破滅。明朝京畿地區的防禦體系,遼東鎮、薊鎮、宣府鎮、大同鎮遭到重創或破壞,失去(陣亡或被俘)總兵趙率教、滿桂、孫祖壽、麻登雲、黑雲龍、朱國彥六員,兵部尚書王洽、工部尚書張鳳翔、薊遼督師袁崇煥、遵化巡撫王元雅、總理薊遼保軍務劉策等或死或下獄。明朝的江山社稷受到巨大震動,國本受到動搖,元氣大傷。
第二,閹黨餘孽,掌控閣部。後金軍撤退之後,明廷沒有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而是藉機傾軋,進行黨爭,自我殘殺,自毀長城。崇禎帝沒有從全域性分析北京己巳之役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而是以殺袁崇煥出氣、洩憤。袁崇煥成了崇禎帝的一隻替罪羔羊。閹黨餘孽藉機翻逆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