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扎特,殺死他的原因是這個作曲家在歌劇中透漏了共濟會的一些秘密,有叛教的嫌疑。還有一種說法稱莫扎特之死只是共濟會陰謀的一部分,因為沒多久,瑞士的斯古塔夫三世和奧地利的萊奧波爾多二世也被神秘暗殺了。
這些都只是猜測,布朗也可能正在考慮其他某個根本與此不相干的秘密組織,但共濟會一直引以為榮的眾多一流會員——包括三分之一的美國總統——其中的故事、無法參透的謎團、刺激的歷險場景和緊張的故事氛圍足夠讓一百個蘭登去體驗了。
。 想看書來
後 記
《達·芬奇密碼》出版僅僅兩年,先後被譯為44種文字,全球銷量達2500萬冊之巨,僅在美國本土就售出了1000萬冊。
毋庸置疑,在今後的作品中,布朗仍會把寫作重心放在科學和宗教的爭端上,因為對這個主題的迷戀已深深根植在他的靈魂深處。
在2005年夏公佈的《福布斯美國名人榜》中,布朗名列第12位。這一數字如實地反映了布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布朗並非第一個因為寫了一本紅極一時的名作而遲遲不敢推出下部小說的作家。畢竟,完成前三部作品的時候,他還寂寂無名,無須為書中的每個字負責,無須在意評論家、書迷、書評家或是小說中提到的各個團體會作何感想。但是現在可不一樣了,人人都在看著他呢。
儘管如此。每當出現在公共場合,布朗總是表現得跟以往一樣從容自若,處變不驚,彷彿大千世界中,就沒有什麼他顧慮的。
歸根結底,《所羅門鑰匙》的一再延期僅僅出於一個原因:正是這個原因促使布朗動筆創作小說。“我想寫出我自己喜歡看的小說,”布朗說,“我的目標就是,當讀者翻到最後一頁,仍然覺得戀戀不捨。合上書本,他這才意識到,‘天哪,我學到了這麼多東西’。”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運籌帷幄(1)
回到家鄉的布朗在母校爭取到了一份工作,教授英文。為了增加收入,他還在一所學校講授西班牙語。他每天都騎著腳踏車往返於這兩所學校之間,風雨無阻。
布朗認為他的新書《需要躲避的187種男人:愛情受挫的女人的救生指南》會銷售的很好,他和布萊斯把他們在洛杉磯見識過的形形色色的人,以及男歡女愛的技巧都寫了進來。為了掩人耳目,他們決定使用丹妮爾·布朗這個讓人誤以為作者是位女性的假名。
這本書中有不少出彩之處,但是書的銷售情況卻並不理想。不過布朗和布萊斯的意志沒有因此而消退。
1993年的布朗一邊忙著教書、寫作,一邊忙著製作新CD“天使與魔鬼”。他打聽到有位哥特派藝術家擅長設計對稱字型,即一種無論如何顛倒來看都完全對稱的圖形。布朗認為,如果能把這種圖案用在專輯的封面上,肯定會與眾不同。
“天使與魔鬼”是丹·布朗的最後一張音樂專輯。雖然他已經全力以赴,但他仍然不願為了名利向音樂界的陳規陋俗低頭。布朗的音樂生涯告一段落,但是世界將出現一位成功的作家。
1995年,丹·布朗開始動手撰寫第一本小說——《數字城堡》。
1995年一個春天的清晨,兩位來自情報局的特工突然出現在埃克塞特的校園裡。二人告訴校長他們要見一位特殊的學生,因為他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話立刻傳遍了整個學校,老師和學生都在猜想這個可憐的孩子到底幹了什麼。
事情終於水落石出。原來這個男孩在前一天晚上用學校的電腦給朋友發了封電子郵件。在郵件裡,他對美國的政局大發牢騷,還說他完全容不下克林頓,恨不得馬上幹掉他。為了核實情況,情報局不得不專程跑一趟。男孩慌慌張張地解釋說,自己只是一時衝動,說了句氣話。事情到此就結束了。
布朗弄清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他萬萬沒想到美國政府竟然無時無刻不在監視公民的一舉一動,像手機、電話、電子郵件這樣隨處可見的日常通訊交流都被他們盡收眼底,而且一切還在悄然進行。雖然國家安全域性曾有意錄用他的父親,但布朗聲稱這是他頭一次聽說這個部門。在此之前,他從不認為會有一個政府機構打著保衛公民安全的幌子,秘密監視公民的個人隱私。同時,布朗也十分好奇情報局是如何把一條有用的資訊從成千上萬條無用的網路資訊中分揀出來的。
之後布朗瞭解到原來國安局是透過一種類似於“嗅探器”的程式分揀資訊的。這種程式可以用來檢測包括電子郵件在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