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足球運動風靡全球,足球明星便是足球無限魅力的象徵。足球比賽藉助電視特別是彩色電視的現場直播,感染了全世界範圍的億萬受眾,造就了成千上萬的各階層的球迷,不分膚色,不分語言,不論年齡,不管身份。
中國足球的新聯賽制度——甲A帶來了1994、1995年風靡全國的足球熱,電視、報紙、廣播等各類媒體無論是否和足球沾邊都專闢版面、時段大量報道這一新的足球賽事,交通電臺開始轉播足球比賽實況,北京《精品購物指南》更是投入重金購買到密切跟隨國安隊訓練、比賽的資格以獲取獨家資訊。《體壇週報》、《足球報》和中央電視臺《足球之夜》節目是足球媒體的佼佼者。這些發展為年輕的中國網際網路傳播足球比賽訊息準備了環境、受眾和資訊資源。作為新浪網的前身,四通利方抓住了這一良機。
四通利方的第一位編輯,亦即新浪新聞的創始者陳彤,不僅對足球有強烈興趣和深刻領悟,而且很早就認識到網際網路是一個很好的傳播平臺,特別適合用於體育賽事的訊息傳播。其他媒體對體育比賽報道時效性方面的欠缺,使得許多受眾對球賽第一次藉助網際網路釋出訊息的印象特別深刻。1997年,甲A聯賽每個週末進行六場比賽。一般情況下,球迷只能等到晚上十點半看中央電視臺的體育新聞才能知道比賽得分。當時只是體育沙龍版主的陳彤的最初做法是,把電視播報的比分透過帖子的形式輸入到體育沙龍上。這種做法甚至一度有了競爭對手,一個在杭州的網友“黃魚@西湖”經常和他比賽誰的帖子更快。陳彤很快認識到僅僅是“聽打”央視的訊息太慢太低階了,於是就透過各種手段,和各賽區網友聯絡,建立各地通訊員網路蒐集比賽資訊。有一次,他甚至打長途電話到延邊詢問吉林敖東隊的戰況。網上出現了更快的甲A戰況介紹,這樣的做的結果使很多網友被帶動,他們紛紛貼出自己所在地區和國家的體育比賽訊息。
'上一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下一頁' 。。
從四通利方到新浪網(4)
連結→人物→陳彤
1997年5月,陳彤參與四通利方網站的初期工作,1998年3月正式加盟。現任新浪全球資深副總裁、總編輯。
陳彤先後擔任過四通利方網站體育沙龍版主、網站內容主編、新浪網新聞中心主管和內容總監。陳彤創造了新浪新聞模式。早在1998年,他主持“法國’98足球風暴”網站一鳴驚人,創造了中文網站的訪問記錄。之後,新浪網新聞中心在科索沃戰爭、臺灣大地震、中國加入WTO、悉尼奧運會、“事件”等重大事件的報道中獲得巨大成功,牢固確立了新浪網在全球中文網站中的強大優勢。
陳彤擁有北京理工大學通訊學碩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和北京工業大學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
四通利方體育沙龍開始火起來的時候,中國的網民還不多。1997年初,中國的網民數量只有20多萬,上網只是少數人的遊戲。當時的網民大多來自IT、教育、金融和科研機構。很多人由於工作原因才上網。1997年春節剛過,陳彤在朋友的中關村小公司裡第一次撥號上網。他最先訪問的網站是CNN的網站,第二個便是新浪網的前身四通利方體育沙龍論壇。他立刻被這裡特殊的網路交流方式深深吸引。
1997年4月,陳彤出任體育沙龍分文不取的義務版主時,那裡只有不到一萬次的日訪問量,並且海外留學生超過了半數。由於技術原因,當時的體育沙龍只能儲存300個帖子,很多時候,上午說的話,晚上就被頂到不知去向。不過這仍然不能抵擋體育愛好者上網發帖的熱情,《南方體育》在七年之後的回憶文章稱,“類似四通利方體育沙龍這樣的非IT專業類中文論壇,在當時的網際網路上非常罕見。當時名頭更響的BBS水木清華,由於它架設在校園網內,外部使用者需要用Telnet這種高技術難度的方式登陸,所以很難被大多數人接受”
連結→媒體報道→陳彤觸網
1997年他還在讀研究生,在中關村一哥們的小公司裡,談事之餘,陳彤第一次上了網,從此一發不可收。一個偶然的機會,陳彤在另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