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事實上這裡有一個絕大的漏洞:那就是按照這些說法,嬴政在她母親的肚子裡足足呆了十二個月才出世。但人們認為這並不有違常識,因為他是真龍天子。
我們知道太多古今中外政治家及其御用文人裝神弄鬼的故事了;我們也知道:仇恨、偏見、愛情、利害的計算、政治的需要以及焦慮等種種心理障礙,常常會使我們的認識偏離事實本身。這一情形對於古代人同樣適用。因此,任何人當然都有理由對這些正式的記載與公認的看法表示懷疑了。
中國曾經被這樣拿下(3)
公元前251年秋,秦昭王死,在位五十六年,享年七十歲。太子安國君嬴柱即位,是為秦孝文王;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趙姬為太子正夫人;封呂不韋為太傅,采邑一萬戶。
僅僅一年,秦孝文王死,太子子楚即位,是為秦莊襄王。拜呂不韋為相。
子楚當然不應該忘記呂不韋。沒有呂不韋,就沒有他的今天。子楚是秦孝文王元年十月,即公元前250年11月繼承王位的,轉過年來,即莊襄王元年初,秦王子楚便任命呂不韋為相國。我們知道,這已經是國君以下最高的行政長官了。
當此時,在黃河邊上苟延殘喘的東周天子,覺得近年來秦國國王幾經更替,有機可乘,遂聯合諸侯進攻秦國。秦王子楚派相國呂不韋迎戰。昔日的商人,居然在此時又表現出了軍事才能。呂不韋似乎沒費什麼力氣便打散了諸侯聯軍,滅亡了東周,將東周天子已經被諸侯瓜分得慘不忍睹的那一點領土全部歸入了秦國版圖。然後,把洛陽附近一個叫“陽人”的小邑留給了東周天子,讓他在那裡建祖廟祭祀祖先。從此,那名義上一息尚存的周朝,斷了最後一口氣。
隨後,秦王子楚封呂不韋為文信侯,這是當時秦國封賞的最高貴族爵位。同時,封給他大批“屬邑”,就是領地。包括呂不韋剛剛從周天子手裡奪過來的河南和洛陽,共十萬戶。這裡所說的河南,是當時洛陽附近的一處地名,並非今天的河南省。從當時的情形判斷,子楚的舉動慷慨到了罕見的程度。我們或許可以將其理解成他是在履行自己當年與呂不韋分享秦國的諾言。
又過了三年,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子楚死,秦王嬴政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時年十三歲。
這個十三歲的少年,從父親手中繼承下來的,是戰國七雄中最強大、而且力量還在不斷增長著的一個國家。這時秦國的疆界,早已不是那偏居在中國西北角上,不引人注意的“戎狄之邦”了——
在南方,秦國兼併了巴(今四川省東部、湖北省西部)、蜀(四川省西部北部)、漢中(陝西省南部)、宛(湖北省南陽)、郢(湖北省江陵),並且還在那裡設定了南郡;
在北方,秦國已經擁有上郡(今陝西省北部及鄰近的內蒙古地區)、河東(山西省南部)、太原(山西省北部)、上黨(在山西省南部)等郡;
在東方,秦國的領土到達滎陽(在河南省鄭州附近),滅亡東周以後,在那裡設定了三川郡(河南省黃河以南部分地區)。
就是說,秦國從他的鄰國韓、魏、趙、楚等國蠶食了大量的土地。這時的秦國領土,已經幾倍於幾年以前了。這些後擴充套件的地區,在當時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這就為秦國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國擁有如狼似虎的強大軍隊,擁有一大批足智多謀的文臣武將。而他們的領袖,則是七國中最年輕、最有才幹、最為雄心勃勃的國王。
此時的秦國,也同這位少年國王一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四年之間,秦國死掉了三位國王。此時,呂不韋已經在秦國相位上執政三年多了。沒有資料可以證明,這三位國王的死與他身居相位有關。但有證據顯示,年僅三十歲便已成為寡婦的王太后趙姬,又回到了他的身邊;或者說,是呂不韋又回到了王太后的身邊。他們恢復了幾乎是半公開的情人關係。
由於國王年幼,此時王太后與呂不韋共同攝政。年輕美麗的王太后,幾乎每天都將呂不韋召到自己的寢宮甘泉宮中,商談國是。這種商談常常通宵達旦。
至此,商人呂不韋勝利完成了他的投資計劃,並獲取了N倍的利潤。從純粹商業的角度考察,這真是一次完美的投資範例,其成功登峰造極:
——這位珠寶商用了相當於今天大約不到一百萬美元的投資,將自己變成了戰國七雄中最強大國家的首相,封文信侯,他的采邑是洛陽十萬戶,加上藍田十二縣,再加上燕國所封的河間十城,他門客三千,奴僕逾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