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秘的“陪都”於此“傳統”的作用。但書中說到此,三兩句而已。你是否願意借這個機會,就此多說幾句?
李:我想,對中國人、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讀書人荼毒得最兇惡的,是中國數千年以官為本位的文化傳統和朱元璋設計的各項帝國制度。這些東西使得中國人太少選擇的機會,並且至今還在腐爛著中國人的心靈。與今日世界其他國家比較,這個傳統對我國的現代化發展有不小的阻滯作用。
真的很慚愧,我沒有認為把南京當成留都是多麼重大的一件事,所以確實沒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不敢多說。
劉:明中期以後的政治衰微,與各帝的選官之法有著很深的關係。如何深獲帝心,至為關鍵,這本也是常情。但嘉靖朝尤甚的靠寫“青詞”作為選官的重要標準,令人匪夷所思。嚴嵩,其《慶雲賦》《大禮告成頌》,不僅辭章華美,且因其諛意入髓,深獲帝心自不待言。然徐階、夏言也是如法炮製,讓人不能不深想一層。閣下書中對此著墨不淺,但還是有不解渴之感。閣下能否再捋出個順序來,讓更多的人看看靠這寫青詞一法,是怎樣把知識分子引入詭譎的升遷之路,從中計算出中國政治的某種弔詭的邏輯來?
中國歷史寫作的變化(12)
李:蘇里兄不要害人。這個問題看似淺顯,其實是一個博士論文的題目。而且,很可能是一篇博士論文都說不清楚的大題目。因為這個問題根本就是一個官吏考選的問題。
秦漢以降,兩千多年間,我們的祖先在這個問題上著實花費了不小的精力、智力和體力。一個在西漢初年就被曹參認識到了的問題就是:在帝國制度下,最難治理的是官,而不是民。如何讓手中掌握著權力的官吏不要為非作歹,是全世界都在致力解決的問題。
一個好制度,必定是一個讓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制度,同時,又必定是一個讓壞蛋不敢不收斂的制度。為此,兩千多年來,我國至少有過察舉孝廉、九品中正和隋唐以後的科舉制度,包括張居正在科舉制度之下實行的官吏考成法等等。這些制度都曾經在其當時發揮過良好的作用,後來,無一不蛻變得一塌糊塗。究其實質,根子的確在帝國制度上。
說到底,就是官吏對誰負責的問題。
想想看,一個官吏只要搞定了自己的上司,就幾乎可以無惡不作時,號召官吏們都去做海瑞,還有比這更弱智的事情嗎?既然如此,大官們用“青詞”去博取皇帝歡心也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事實上,翻翻史書,在我國曆史上,為了博取上司或皇帝的歡心,比這個噁心的事例稱得上比比皆是。否則,哪裡來的吮瘡舔痔之類的成語呢?
劉:說到這兒,讓我把話題扯得稍遠一點。你的話,讓我鬼使神差地想到一個詞兒:“東北現象”。好一段時間,我看不到電視、報紙,上網也十分地困難。這幾天有機會上網,電視也通上了,你猜怎麼著,重要新聞淨是咱們東北的事兒。吉林苯廠爆炸引發哈爾濱水荒,隨之松花江汙染,前幾天水流到了佳木斯,據說還要捎上俄羅斯,標準國際級的大事兒;哈爾濱550萬元醫療天價收費案,院方對著媒體還說是照顧患病家屬,少收了135萬元;兩起煤礦爆炸案,其中一起死人過百;爆炸聲剛剛落下,黑龍江前政協主席###收受鉅額賄賂案公開判決,死緩,我看網上一片罵聲,也是影響全國的大案;由韓案讓我又聯想到了馬德買官賣官案;再稍遠一點點,有遼寧的穆馬案、劉湧案,哈爾濱寶馬車撞人案和人出在東北的田鳳山案。哎,怎麼說呢?啥叫禍不單行?最近幾日遼寧一個什麼地方的醫院起火,燒死39名患者,驚天動地啊。這又讓我聯想到去年的什麼時候,東北某地學校學生中毒案,都鬧到北京來了。以及,前不久,東北某地的買兇殺人案,也是國家級的大案要案。都咋整的呢?離奇、離譜的事兒怎麼都叫咱東北攤上了呢?不都說咱們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嗎?怎麼一夜之間和這麼些鬧心的事兒扯上了呢?如此種種,無法不讓我聯想到東北的官吏隊伍,像是出了什麼問題,聯想到東北官吏的選拔任用問題,聯想到東北超負荷對國家的貢獻問題,聯想到東北的失業問題,聯想到許多許多。我總覺得這裡面像是有某種神秘的聯絡。老兄讀史,解史,有足夠的洞穿能力。我沒有讓老兄犯錯誤的意思,我也不贊成搞影射史學,但克羅齊說過,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或曰歷史是一面鏡子,明天的歷史便是今天發生的,否則還有“歷史的教訓”一說?我想聽聽你怎麼看這些事兒。如果有人不願意聽,就當沒說。
李:話說到這份上了,還說沒有讓人犯錯誤的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