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且還致使驕傲的奕訢經歷“雙膝跪地,痛哭謝罪”的蹉跎。同治十二年,又因在同治帝重修圓明園的問題上拍案而起,被同治帝削去王號,罷免本兼各職。雖經兩宮太后做主,撤銷了處分,仍主持軍機,但鼎力任事的魄力已遠不如任事之初,凡事多有迴避,很少建言。
3�孤立無援
光緒七年,慈安暴病身亡,兩宮垂簾驟然變成慈禧獨裁。雖然慈安生前,朝政的掌控也是慈禧為主,但畢竟有慈安的牽制,慈禧還有所顧忌。伴隨著慈安的故去,奕訢勢單力孤,更不敢輕易與慈禧面折廷爭。
中法戰爭爆發前後,他對言戰頗感猶豫,對言和又頗多顧忌。遭受多次打擊和大病初癒的奕訢此時儘量保持少言說的態度,不斷揣摩慈禧的意向。當他覺得慈禧似乎以妥協、議和為得策時,就在各軍機大臣們主戰的情況下,仍“不欲輕言戰”(《清史稿》)。當光緒九年九月(1883年10月)底,在國內外主戰的強烈呼聲下,慈禧態度變得強硬起來的時候,奕訢也隨之附和“言戰”。然而,他對中法戰爭的猶豫不決和對慈禧的一味應付,終於引起了朝臣的不滿和慈禧的憤怒。奕訢似乎也感覺到了慈禧的不滿,為討好慈禧,奕訢為半年後慈禧壽典一事煞費苦心,企圖博得慈禧的好感。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六講 置換軍機(4)
《翁同龢日記》載:光緒十年三月初四日(1884年3月30日)“恭邸述醇邸語請旨,則十月中進獻事也(為慈禧祝壽事),極瑣細不得體。慈(慈禧)諭謂本不可進獻,何用請旨,且邊事如是,尚顧此耶。意在責備。而邸(恭王)猶刺刺不已,竟跪六刻,幾不能起”。
此時的奕訢已經完全沒有了昔日的果敢與睿智。
四
對於嗜權如命的慈禧而言,從肉體到心靈,每一個細胞、每一根神經,都是由權力所組成的。來自於任何一方的挑戰,乃至於一絲一毫的碰撞,都會引發她的全力反擊。即使是潛在的力量,她也絕不姑息。更何況奕訢這樣舉足輕重的人物,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慈禧都把他視為權力的威脅,她豈能姑息?慈禧缺少的就是藉口和機會。光緒十年初,中法戰爭連續失敗,朝野輿論譁然,慈禧找到了難得的藉口。
年初,不斷傳來進入越南的兩支清軍連連戰敗的訊息,一支是廣西巡撫徐延旭統領的粵西防軍約六千人,另一支是雲南布政使唐炯統領的滇省防軍約八千人。御史們開始紛紛諫言,要求追究戰爭責任。按律最先逃跑的前敵將領應處死,統兵大員當拿問。慈禧震怒,廣西巡撫徐延旭和雲南巡撫唐炯均革職拿問。任命潘鼎新為廣西巡撫,張凱嵩為雲南巡撫。誰來承擔失敗的主要罪責呢?
清軍北寧抗法圖
奕訢!慈禧不會錯過這個置奕訢於死地的機會。
三月初八(4月3日),慈禧召見軍機大臣,不失時機地為罷免軍機大臣改組軍機處製造輿論。她在分析戰爭責任時,大談特談官員因循守舊,應對不力。據《翁同龢日記》記載:“今日入對時,諭及邊防不靖,疆臣因循,國用空虛,海防粉飾,不可以對祖宗。”言辭頗為嚴厲,所指非常明確:軍機大臣不得力,不懲辦無以對祖宗。
在慈禧的輿論導向下,日講起居注官左庶子盛昱上《疆事敗壞請將軍機處交部嚴議》奏摺,嚴厲彈劾張佩綸、李鴻藻,同時敦促恭親王奕訢和軍機大臣寶洌У齲�灰�殺問猶��眯對鶉危���髯鑀脊Α�
張佩綸像
慈禧如獲至寶,將摺子留中不發,她要不露聲色地安排一切。首先,她要把奕訢支開。恰好第二天,即三月初九日(4月4日)是清明節,慈禧派奕訢去東陵祭祀,主持慈安皇太后三週年祭典。往返東陵需要一些時間,她完全可以藉此機會逐一安排。然後,頻頻召見親信寵臣。隨後,慈禧以祭奠九公主的名義前往九公主府並留下用膳(九公主也稱壽莊公主,奕的同母妹,排行第九,一個月前逝世,當時慈禧已經賜祭過一次),此次,她又以祭奠為藉口,不露聲色地製造了一次單獨召見奕的機會,兩人進行了秘密的商討。十二日,慈禧在召見軍機後,相繼密見了孫毓汶和奕。
一切準備停當,慈禧發出致命一擊。十三日,奕訢辦理完祭典相關事宜後回來,本應召見,但這一天,慈禧只召見御前大臣、大學士、六部滿漢尚書,軍機大臣一概未得召見。就在奕訢和諸軍機大臣耐心等待召見的時候,忽然傳出太后懿旨,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大吃了一驚!這是一份革除奕訢及全體軍機大臣的上諭,宣佈將奕訢為首的軍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