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用這個機會對南方的叛亂者們加以打擊。
在察罕死後,他的兒子擴廓帖木兒繼承了他的爵位,官職和軍隊——以及汗八里政府空穴來風的猜疑。如果說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政治繼承者,那麼擴廓也接收了汝陽王府的武術家集團——這一集團的前身是三十年前札牙篤汗的御用軍團。金剛門的僧侶,西藏的武術喇嘛,以及其餘向蒙古政府效忠的武術家們,現在成為擴廓的王牌。在成為他的第一個成就就是派包克圖擒拿了刺殺他父親的田豐等人,挖出了他們的心肝祭奠察罕。這給朱元璋帶來了曠日持久的噩夢。為了預防擴廓可能的暗殺,他有段時間每天都和周顛睡在一張床上。
擴廓向烏哈噶圖汗保證在五年之內平定全國的局勢,贏得了這位末代皇帝的信任。依賴這支特種部隊他很快擊潰了山西的勃羅帖木兒,後者雖然也是資深的軍閥,但很快發現這位新崛起的年輕人不可小視。在進攻冀寧的戰役中,他被擴廓擊敗而難以南下。勃羅沒有再在河南和擴廓對峙,而在1365年七月出其不意地直接翻越太行山,從居庸關進犯汗八里,史稱“乙巳之變”。擴廓聞訊後立即率軍追擊,並命令部將白鎖住率軍三萬主持汗八里防務,另外分兵四萬進攻大同。但勃羅帖木兒並未被擋住,終於攻入北京,隨後挾持了帝國政府,任命他本人為右丞相。當擴廓率軍趕到北京城下時,皇帝已經在勃羅的左右下下詔命令他們和解。擴廓並未從命,而是打出了他的王牌,讓金剛門的秘密武術家們刺殺了勃羅。隨後帶著他的喇嘛們進入了北京。
“乙巳之變”讓烏哈噶圖汗對擴廓失去了信任。皇太子愛猷識裡答臘——亦即未來的必裡克圖汗(昭宗)——秘密聯絡擴廓擁立自己,儘管被擴廓所拒絕。但是烏哈噶圖汗仍然懷疑擴廓在圖謀不軌,他要求擴廓立即離開北京,南下去進攻明教徒。擴廓服從了,回到了河南的屬地。在那裡他看到明教已經強大到不可能透過一兩次戰役就剿滅的地步,因此私下同朱元璋議和,並賑濟河南的災民以防止他們投入明教的懷抱。他提出了一個以議和爭取時間,然後東西並進,摧毀叛亂者的戰略,而這必然要求全國所有的軍隊都歸屬他的指揮。為此他擒殺了貊高、關保等跋扈的地方軍閥,同時要求李思齊,張良弼等將領對他服從。這在烏哈噶圖汗眼中無不成為了擴廓謀叛的證據。他在1368年下詔褫奪了擴廓的一切官職爵位,並命令所有忠於帝國的軍隊一起進攻擴廓帖木兒。其罪名是“以擴廓帖木兒付託不效,專恃欺隱,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以賑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種種罪惡,非磔示無以懲之”。具有諷刺性的是,正當這道詔書通傳全國時,使得擴廓成為蒙古人所唾罵的賣國賊時。朱元璋已經在當年一月稱帝,並且開始了大張旗鼓的北伐。擴廓在南北夾擊下無力做出任何有效的抵擋,只能坐視朱元璋的軍隊自南而北,一路勢如破竹地佔領山東,河南和河北,最後攻入汗八里。烏哈噶圖汗在汗八里淪陷前,又緊急恢復了擴廓的官爵和權力,然而一切已經太遲了。
張士誠的覆滅和元帝國持久的內亂為朱元璋宣佈恢復古老的中華帝國掃除了最後的幾個障礙。朱元璋在1368年中國曆新年登基,宣佈自己是中國皇帝。他並沒有按照歷史上的慣例,將他的帝國命名為“吳”,而不無突兀地使用了“大明”的國號。直到這個帝國在近三個世紀後覆滅,人們都以大明稱呼這一階段的中華帝國。就此而言,明教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這是自摩尼教創始以來最大的輝煌,但也是最後的餘暉。在整個六十年代,朱元璋在一群知識分子的協助下,一直不遺餘力地將他控制下的明教組織改組為正統的儒家政府,並將其中的異端色彩降低到最低程度。為此,他甚至放棄了對教主之位的要求。
這一點當然不會不引起說不得,周顛等教中元老的警覺,在驅除野蠻人,統一中國的崇高名義下,他們不得不一再做出妥協,但在國號問題上,他們停止了讓步,並威脅要舉行兵諫。朱元璋手下的將士們,儘管已經日益成為新的統治利益集團而淡漠了彌賽亞主義的信念,但仍然希望新的國號能夠反映他們當年的夢想。他們說服了朱元璋,“大明”的含義和他的姓氏正相匹配:據說火神祝融的一個名字就叫做“朱明”。最後,儒生集團也同意了這個國號,因為他們在儒家經典中為之找到了依據。在最古老的儒家文獻《詩歌書》中,有一篇就叫做《大明》:“下面是光明的,而上面是顯赫的……上帝注視著下界,而誡命已經下達……偉大的武王啊,消滅了強大的商朝,在一個明亮的早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