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同下,兵分四路,從西、南、東三面呈馬蹄形向孝豐分進合擊。
敵頑這次進攻的重點在孝豐以西,主要力量是第五十二師和第一百九十二師,這兩個部隊都是第三戰區的主力。尤其是第五十二師,訓練有素,反動教育深入,裝備精良,並配有蘇式輕重機槍,是各部隊中戰鬥力較強的。
該部一向目空一切,經常充任反共急先鋒,是“皖南事變”的主要劊子手。
據粟裕戰前向劉先勝了解,其一個團的戰鬥力大致相當於新四軍一個較強的支隊,這是粟裕主要準備對付的勁敵。
粟裕吩咐部下:“我們的方針是,以各個擊破對付頑軍的分進合擊,任憑它幾路來,我只打一路,集中兵力,攥成一個拳頭,砸向頑敵,主要目標為殲滅第五十二師的第一五六團和忠救軍主力。”
頑軍於3 月3 日發起進攻。4 至6 日,堅守在孝豐周圍的守備部隊與敵展開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許多陣地反覆拉據。6 日晚,各守備部隊擊潰了第六十二師的全面進攻。7 日晚,粟裕揮兵全線出擊,殲滅了敵五十二師、一九二師各一部。忠救軍見勢不妙,急忙逃竄。10日,頑軍各部紛紛南逃。
3 月底,敵人放棄臨安,向西南方向撤退。
至此,我軍後發制人,在兩倍於我的頑軍圍攻下,各個擊破,以少勝多,殲敵團長以下一千七百餘人,完全佔領了天目山。
5 月中旬。
日本帝國主義已成強弩之末,抗日戰爭勝利在望。抗日戰爭一旦勝利,浙西恰恰是國民黨搶奪京滬杭的前進基地,哪能容得下新四軍在這裡立足生根?
蔣介石為了獨吞抗日勝利果實,命令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副司令長官上官雲相,“集中必勝兵力,統一指揮,迅速剿辦”,“斷其後路,一鼓殲滅”,企圖一舉殲滅挺進天目山的新四軍。
第一次、第二次進攻失敗後,顧祝同、上官雲相像輸紅了眼的賭徒,這次不惜血本,下了最大的賭注。
上官雲相親自出馬任總指揮,第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李覺代替敗將陶廣任前敵總指揮,調集主力十四個師,兵分三路企圖包圍和夾擊新四軍。
左路兵團是五十二師、一四六師和三十三旅;右路兵團是英國裝備的國際突擊第一、第二縱隊和七十九師:中路兵團是二十八軍、忠義救國軍。總兵力達六萬多人。
國民黨軍接受了歷次慘敗的教訓,不敢分兵,不敢突出,不敢長驅直入,採取步步為營,齊頭緩進的戰術,使新四軍無法分割包圍,企圖用優勢兵力,迫新四軍決戰。
敵頑第三次進攻已迫在眉睫。
6 月。
吳家道軍區司令部。
大戰前,粟裕的日常生活和平時一樣,仍住在白水灣吳家道軍區司令部。
他處理完來往公文之後,還是穩步走下地主莊院的階梯,拿著農具到離鐵板百葉窗不遠的地裡勞動,還是經常同老農民聊天。
每天他仍和往常一樣喜歡看地圖,所不同的是近來他看地圖時間更長,神情更專注了。他常常仰起那凸出的前額,伸出手掌,丈量著幾乎覆蓋了整個牆壁的軍事地圖。那雙深陷的雙眼,閃著深邃銳利的目光。他站在地圖前,靜靜沉思,良久不語。
地圖所展示的地域,正是南宋、太平天國鏖戰失敗的古戰場。天目山區臨近紅軍抗日選遣隊(紅十軍團)遭受襲擊和方誌敏同志蒙難的皖浙贛邊區,也毗鄰項英、葉挺同志被暗算的皖南軍部。
這些歷史的教訓,都提醒著粟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他經過反覆的思索,最終確定這次作戰的原則是:“誘敵深入,各個擊破,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殲敵一路。”
5 月28日,三路頑軍分別進佔新登以北一線,向孝豐以西新四軍陣地進逼,與日偽形成合擊之勢。
29日,粟裕決定乘敵立足未穩之際打亂其進攻部署,確保浙西、浙東的聯絡,改變日偽頑夾擊的態勢,爭取時間,使分散的主力迅速集中。當夜,第一、七、十支隊向頑軍第七十九師展開反擊。經三日激戰,6 月2 日佔領新登,殲滅頑軍二千二百人。
新四軍在這次戰役中也傷亡九百餘人。此後,雙方形成相持態勢。
下一步該怎麼打呢?
粟裕堅定地說:頑軍發動這次大規模進攻是下了最大的決心和作了極周密部署的,這仗非打不可。不打這一仗就不足以粉碎其進攻,不粉碎其進攻,就不能保持戰場的主動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