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是清楚的人,能享受這夜的人,我想是憂鬱的人,那麼我呢?真正的痛苦是人默默承受著的,是不願別人憐憫和安慰的痛苦,這樣一來,沉默一詞就好像有了恰當的喻意,可思想呢?是一種最不可估量的東西,人的美就源於思想,人的可怕亦源於思想。
我不願玩弄我的思想,提煉出來的思想有些生硬,而一瞬間爆發出湧泉似的絕對的認識才算真的思想,可我累了,人的衰老多是因為我們活的累,但這累倒充分說明我沒有白活,生命感總在這時候佔據我的頭腦,它撕開白天浮躁的念頭和紛亂的花花世界,開始過濾。這時周圍沒有一絲聲音,你卻同樣能聽見什麼,那是你在聽你自己,當人能夠辯證的認識自己的時候,當人能夠發覺內心深處那久已隱藏的人性的時候,人會不自覺的變得強大。恰恰這夜,可以給我們創造這條件,這夜,是思想開始的地方,我估計對很多生靈來說,這夜意味著另一個白天……
我感覺不到一絲睏意,卻有著一種比常人多活一刻的興奮。我漸漸發現,這真實的黑不是絕對的黑,黑的真有分寸,黑的那麼細質均勻,讓人想伸手去輕觸卻摸不著,很像生命中的幻想,明知是幻想卻依舊幻想。
我發現,在這之間,有個詞一直拽著幻想牽引著我們繼續幻想,它叫希望。我覺得,這是一個高尚的詞。前人真是偉大,發明出這麼深奧的詞供後人感嘆。當新一輪太陽即將浮出水面的時候,最先映紅那片天的曙光被我們稱之是希望,希望給人的感覺真好,無論何時,想起來總是一種美好。然而夜亦是一種美好,所以晝夜輪迴,讓我一直似乎美下去……
我不會說話,經常說錯話,經常說不該說的話,我詞彙少,經常欲說無詞,經常有口難言,有口難辯;我膽子小,經常“走為上策”,經常“快趴下,別站起”;我沒主見,經常“矮人看戲”,就這樣,在社會中充當著一個必不可少的小角色,就這樣,在我的舞臺中,是一個完美的主角……可幸好這是夜啊,幸好我在說給自己聽啊,誰也看不見我,我也看不見任何人。
我發現,人是在人群中被定型的,在你活了很多年後,你自己就很難被你的個性所左右。你的一舉一動在別人眼裡,經過時間的印刻,別人就可完全確認你,在語言中塑造了你,在心中定型了你,你就像出窯的磚一樣。想改變,兩條路:一條是把自己摔成兩半,看人得一分為二;另一條是將自己摔的粉碎成沫,堆成一堆,變得更立體,更有深度……可,你敢嗎?我,不敢,所以只能這樣走下去……
夜呀,我似乎溶入了你,我不想了,什麼都不再想了。我心裡產生了一種特殊的靜謐,不再憎恨,不再沮喪,也不再渴望,只體驗這份難得的寧靜一剎,那些俗慮塵懷爽然頓釋……
…… 突然兩眼一睜,夜,淡了……
文/北京八大處中學 高二(3)班 李嘉
我想,作為一個詩人,李白固然偉大。但他在當年絕對寫不出像李嘉這樣的《靜夜思》來。如果說李白當年在月光下對大地的一種凝視,只是為了一種鄉愁的衝動,那麼今天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李嘉,卻在《靜夜思》中表述了作為一個生命對當下狀態的深深無奈。一個選擇在白天沉默卻在黑夜裡思考自己命運的人,應該是一個哲學家。雖然在黑夜的靜謐中她感覺“那些俗慮塵懷爽然頓釋”,然而在骨子她依然嚮往光明。當瞞天過海的靈魂在陽光下興風作浪的時候,李嘉卻喜歡在黑夜裡獨自守望著她生命中僅有的一塊精神領地。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這是一位著名詩人寫的一首著名詩句。當很多年前在亞洲大學生辯論賽上,復旦大學的學生用這句詩來作為結束語之後,他們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並贏得了冠軍。我不知道李嘉的父母是否看過你自己的孩子寫的這篇很悽美的散文。你們是否知道李嘉為什麼喜歡在黑夜裡獨自承受著白天帶給她的孤獨與無奈。你們一定不會清楚為什麼在你們的愛意無限中李嘉實際上並不感到快樂和幸福。當黑夜裡你們平靜的安然熟睡之後,你們可曾知道你們的孩子卻開始了黑夜中“生命的幻想”。醒一醒吧,那些可悲而又可憐的父母們,或者你覺得你很有文化;或者你覺得你待子愛切;或者你覺得你柔情無限;或者你覺得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請不要把你自己的理念去強加於你孩子的身上;不要以為你的愛就是真理讓你的孩子必須去無條件接收;不要把你的孩子作為你生命的延續而要把他視為一個獨立而平等的生命;不要以為愛就可以成就一切因為愛同時又可以毀滅一切。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