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歷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參考價值。抗戰時期擔任軍訓部長期間,白崇禧還主持修訂各兵科典範令48種,作為各軍事院校的教材。 經過八年艱苦抗戰,中華民族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然而白崇禧向蔣介石提出了一系列強硬的###建議,剝奪八路軍、新四軍接受日偽軍隊受降的權力,併力主內戰,充當蔣介石###的急先鋒。1946年6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宣佈任命白崇禧為國防部部長,林蔚、秦德純、劉士毅為國防部次長,陳誠為參謀總長。實際上國防部的大權為陳誠獨攬,白崇禧成了一個空頭部長。1947年8月11日,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部署,率領晉豫魯冀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約12萬餘人千里躍進大別山,像一把鋼刀狠狠地插入到敵人心臟。1947年11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集大別山作戰檢討會議及湘鄂皖贛六省綏靖會議,決定成立國防部九江指揮部,由國防部長白崇禧兼任九江指揮部主任,負責圍剿劉鄧大軍,迫使劉鄧大軍將主力不得不調出大別山,進至淮北、豫西整訓。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後,蔣介石免去了白崇禧的國防部長職務,但又任命其為“華中剿匪總司令”,直接指揮新桂系部隊,使白崇禧擁兵自重,坐山觀虎鬥,並最後以武力逼宮,再一次迫使蔣介石下野,把李宗仁送上了代總統的寶座。   。。
白崇禧小傳(4)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打過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被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一舉突破,白崇禧等“桂系”軍閥策劃的與中國共產黨劃江而治的陰謀也宣告破產。白崇禧急忙把部隊從武漢撤至長沙,再撤入廣西。11月20日,時任中華民國代總統的李宗仁經香港飛赴美國紐約。當時,白崇禧仗著自己手中還有數十萬人馬,再加上廣西複雜險要地形,繼續同中國人民解放軍負隅頑抗,但其軍心渙散,部下大都棄暗投明,數月之間,桂系軍隊徹底解體。已成光桿司令的白崇禧倉皇飛赴海南島,再由海南島追隨蔣介石至臺灣。去臺後,白崇禧曾先後擔任過偽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偽“國大代表”、主席團主席及“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的職務,但再也沒有取得蔣介石的信任,相反,蔣介石卻把白氏視為丟失大陸的“有罪者”之一,對他冷漠處理。自認未能善始善終的白崇禧,在孤獨寂寥的晚年,只好將精神之安慰寄託在虔敬地信奉宗教信仰上。 1966年12月1日夜,白崇禧在臺灣寓所與世長辭,終年75歲,將一生功與過,留待後人評說。   。。
作者點評
白崇禧是國民黨軍隊中有勇有謀的將領,著名軍事家楊傑曾說國民黨內只有三個半軍事家,白崇禧是其中之一。當時,人稱白崇禧“足智多謀,虎略龍韜”,享有諸如“今諸葛”、“小諸葛”、“當代張良”、“現代第一俊敏軍人”等“美譽”。甚至他的敵人也是高看他的,日本人稱之為“戰神”。在他指揮的大大小小戰役中,總是“身先士卒”,打仗時要到最危險、最重要的地方去,置之死地而後生。在撤退時一定留在後頭,鼓勵斷後部隊。他善於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窮追猛打、佯攻佯動、出奇制勝等戰略戰術,所以常常能夠以少勝多,有“常勝將軍”之稱。抗戰歲月中,白崇禧以民族大義為重堅持抗日,為抗戰勝利做出了貢獻。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白崇禧一生有個最大汙點:他堅持###,執迷不悟,指揮反動軍隊多次與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軍作戰,他的所謂的軍事才能也發揮得淋漓盡致,以至於毛澤東認為,他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狡猾陰險的軍閥”。毛澤東的這一判斷,可以說是入木三分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閻錫山小傳(1)
閻錫山,字伯川,1883年10月8日(清光緒九年九月初八日),出生在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永和堡。其父閻書堂,字子明,是一個地主兼商業高利貸者。其母曲月清,在閻錫山6歲時病逝。繼母陳秀卿,因以不養前家子為條件才過門,所以閻錫山從小就離開父親到外祖母家生活。他9歲入私塾,先後讀過《三字經》、《百家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書。雖然他受到外祖母的疼愛,但總因寄人籬下,而被人歧視,所以閻錫山自小性格就沉默寡言,躁靜不定,有時頑皮難馴。他16歲時回家成親後,就隨父親到五臺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昌”錢鋪學商,父親指導他學習記賬、算息,稍有經驗後就外出討債,在“虎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