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日軍先後於1939年春、1940年春、1941年多次向第5戰區主力所在之隨、棗地區發起大規模“掃蕩”作戰,都被李宗仁率部挫敗。至1943年底,李宗仁被蔣介石調離第5戰區,升任位尊而無實權的新設機構——漢中行營主任。 抗戰結束後,蔣介石不願李宗仁和桂系再插手戰事,李宗仁提出派桂系白崇禧或黃紹�前往接收東北,蔣介石不答應。李宗仁也僅僅被蔣介石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1946年9月1日改稱國民政府北平行轅),直轄兩個戰區(第11、第12戰區)、五省三市(河北、山東、察哈爾、綏遠、熱河、北平、天津、青島),蔣介石的部下卻不按這位行營主任的命令列事。白崇禧則當了個空頭的國防部長,當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在淮海大戰中被圍殲時,白崇禧也坐視不救。李宗仁在北平奉行較為開明的政策,要求“還政於民”,他以“革新人物”自命,屢次發表“革新”主張,還與文化、教育界人士廣交朋友,對學生“反內戰、爭和平”民主運動採取寬容政策,贏得了“民主將軍”的美號。 1947年10月29日,李宗仁成功競選為國民政府副總統,來到南京上任,受到蔣介石的冷落。1948秋季以後,隨著遼瀋、濟南戰役的打響,蔣介石統治的根基出現了根本的動搖。李宗仁公開亮出“和平”主張,桂系將領則挾兵逼迫蔣介石退位。1949年1月24日,李宗仁登上“代總統”寶座。李宗仁上臺伊始,即以“早啟和談”為第一要務,採取了一系列“和談”的舉措。由於蔣介石一夥的干擾,“和談”最終破裂。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23日凌晨,在一片倉皇敗逃的慘淡景象中,李宗仁悵然離開南京飛回桂林。11月20日,李宗仁離桂林飛抵香港,與蔣公開決裂。1954年3月10日,國民黨在臺北召開了所謂的“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會上透過了“監察院”提出的“彈劾副總統李宗仁違法失職案”,並投票正式罷免了李宗仁的副總統職。一怒之下,李宗仁僑居美國,一住就是11年。 飄蓬萬里,葉落歸根。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攜其夫人郭德潔女士取道瑞士,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病逝,去世前他給毛主席和周總理寫了—封信,信中說:“在我快要離開人世的最後一刻,我還深以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和一切愛國的知識分子的前途為念。他們目前只有一條路,就是同我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周恩來稱李的這封遺書是“一個歷史檔案”。  
作者點評
災難深重的中國近代史上,曾湧現出大批仁人志士,他們前仆後繼,為探尋一條振興中華的道路而殫精竭慮。李宗仁——這個很容易讓人想起桂系軍、臺兒莊大捷、代總統等字眼的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就像一顆耀眼的流星,閃閃地劃過中國近代史的星空。以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為代表的新桂系在中國近現代政治、軍事舞臺上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在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當然人民也不會忘記桂系隨蔣###的另一面。李宗仁在廣西起家,北伐、抗戰、###成名,還一度成為國民政府的代總統,卻不得不迴歸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懷抱。最後他不是上錯“賊”船,而是經過大半輩子的經驗總結後,選擇了一條正確的人生歸宿。李宗仁走過的這條人生道路,對現在臺灣當局的許多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筆者停筆之際,不由得為這位抗日名將、國民黨代總統發出這樣的感嘆:“護國軍中嶄頭角,抗日戰場顯威風。是是非非代總統,萬里歸來一飄蓬。”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白崇禧小傳(1)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內憂外患,戰亂連年,民不聊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奮起鬥爭。經過艱難曲折的漫長的革命道路,終於趕走了各帝國主義列強,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贏得了中華民族的新生,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大舞臺上,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公然扮演著反革命、反人民的不光彩角色。其中,有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不但是北伐勇士、抗日名將,也是###先鋒。他就是原國民黨桂系軍閥的統帥、陸軍一級上將,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生於廣西省桂林縣南鄉山尾村。其母馬氏共育有七男四女,相繼夭折三個男孩一個女孩。白崇禧在長成的四個男孩之中排行第三。白家祖上原本是世代書香門第,到白崇禧父親白志書一代,始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