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兩黨不合作,不建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的前途、中國共產黨的前途及中華民族的前途是可想而知的。也正是由於這一點,楊虎城就是千古功臣,有功於中國人民,有功於中國共產黨,有功於整個中華民族,其英名將永垂史冊! 以一人之死而拯救整個民族、國家和人民,其英雄氣概當可吞山河、貫日月,當可振奮我華夏炎黃子孫千秋萬代!是故,偉人毛澤東稱楊虎城將軍“推動全國一致抗日,有功於國家民族”,此言可謂精當之極,非虛言也。  
馮玉祥小傳(1)
馮玉祥(1882—1948年),字煥章,原名馮基善,1882年11月6日出生於河北青縣興集鎮。馮玉祥少時家境貧寒,11歲喪母,其父所在營的管帶為他補了一名恩餉,1896年正式參加練軍。六年後,他看到袁世凱的新軍在教練方面比練軍強,於是拋棄透過苦練得來的教習職位投奔新軍。在新軍中,馮玉祥由於體格魁梧強壯,加上勤學苦練,頗受賞識,僅三年便由正目升至排長。不久他與協統陸建章的內侄女結婚,得到陸建章的重用,不過幾年便升為管帶。1911年前後,他目睹列強入侵、清朝腐敗,產生排滿反清思想,遂成立武學研究會,任會長。他與武學研究會會員們經常聚會抨擊清廷的腐朽無能,決心“利用現成的武力以為推翻的工具”。1911年10月,武昌首義爆發,馮玉祥聞訊深受鼓舞,參加灤州起義。起義失敗後,他被遞解回原籍,路過北京時受到陸建章的庇護,暫時賦閒在家。1912年2月29日,陸軍第三鎮在北京發動兵變。袁世凱以此為藉口擴充武力,命令陸建章編練左路備補軍五營。陸建章乘機重新啟用馮玉祥,任命他為第2營營長,命他當即赴景縣招收新兵。隨後,新兵營開赴南苑著手編練,不久移駐京西三家店。在此期間,李鳴鐘、張維璽、陳毓耀、韓復榘、谷良民、谷良友、許祥雲等舊屬紛紛投靠他門下。馮玉祥對新兵的訓練除陸軍正式操典外,還加設鐵槓、木馬等體育訓練器具,以增強士兵體魄。他還特別注重新兵的質量,曾多次親自下去招募士兵,曹福林、石友三、孫良誠、劉汝明、馮治安、孫連仲、吉鴻昌這些日後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都是馮玉祥親自招募來的。他招兵有一套標準:農工良民,身無暗疾,年齡18至25歲,身高四尺八至五尺;面黃肌瘦、精神萎靡者,體高不足者都不要。另外,決不要“二流子”、“營混子”。為了保證兵員質量,馮玉祥還有一個高招:他派下級軍官回家鄉招募親戚、鄉親、朋友及其子弟入伍。一旦招來,即編入這些軍官所轄部隊。由於招收兵員質量直接影響部隊的訓練成績和戰鬥力,還影響到這些軍官的升遷,所以他們在徵募時不敢馬馬虎虎,應付差事。在此期間,馮玉祥除了注重軍事技術,精神教育外,為愛護士兵,限制體罰,還制定了“八不打”的規定:“一、長官生氣時,不許打士兵;二、士兵勞碌太過時不許打;三、對新兵不許打;四、初次犯過者不許打;五、有病者不許打;六、天氣過熱過冷時不許打;七、吃飽後及飢餓時不許打;八、哀愁落淚時不許打。與此同時,他還特別注重軍紀,教育士兵要遵守紀律,告訴他們“老百姓是我輩主人翁,應加敬重,不當蠻橫”,因此,馮玉祥部駐防祿米倉期間,附近老百姓“莫不歡頌”。 適值馮玉祥編練新兵之際,地處中原的河南爆發了白朗起義。白朗軍沿用捻軍戰術,飄忽不定,於1914年3月攻克紫荊關向陝西出擊。陝西陸軍第1師團長王生歧率全團參加起義軍,起義隊伍猛增至兩萬餘人。不久,起義軍又打出了“中原扶漢軍”和“公民討賊軍”的旗號,直逼西安,北京為之震動。袁世凱命其親信陸建章率部前去鎮壓,他乘機將馮玉祥團擴充為左翼第1旅,馮玉祥任旅長,隨陸建章追剿白朗軍。不久,白朗軍避開追剿軍的主力進入甘肅。馮玉祥率部追至涇川,白朗軍復由隴南折回寶雞,欲入西安。此時陸建章已到達西安,急令馮玉祥回師,馮部晝夜兼程,三日兩夜即抵西安。白朗軍得知西安已有防備,轉而直撲子午谷,馮玉祥派第2團團長何乃中率部與之激戰,給白朗軍以重創。不久,白朗軍被各個擊破,陸建章從此升任陝西督軍。馮玉祥也因“剿匪”有功,其部得以擴充為第16混成旅。1915年2月,四川督軍胡景伊因所部兵變,多次向北京求援,適逢袁世凱正欲染指四川,遂命其親信陳宦為四川督軍,令其率第4混成旅入川,同時,袁世凱命馮玉祥率16混成旅移駐川北。當時四川的土匪到處流竄,陳宦到任後即下令全省清剿。馮玉祥部擔任第五區——嘉陵道的清剿任務。他率軍進剿,恩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