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全國一切###。五、開放民眾愛國運動。六、保障人民###結社一切政治自由。七、確實遵行總理遺囑。八、立即召開救國會議。以上八項為我等及西北軍民一致之救國主張……”同時張、楊致電中共中央,請中共中央派代表來西安共商大事。 12月13日,楊虎城向自己的部隊作了報告,他說道:“我們這次舉動,把個人的榮辱生死完全拋開,一切都是為了國家民族!我們這次舉動,對國家民族將要發生什麼影響,我們真是再三再三地考慮,假如無利於國家民族,我們無論如何也不幹,反過來說,我們一定要幹!我們這次舉動,無疑的,對於國家的秩序或有相當的影響,但權衡輕重,為了拯救國家的危機,是不得不如此,這樣作,對於國家終歸是有好處的!”12月14日至15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分別在西安電臺作了廣播講話,12月16日,兩人又在西安革命公園召開的西安市民大會上作了講話,重申了八大主張,強調了抗日的決心,對兵諫的目的作了充分的解釋。12月20日,他們發表了告東北軍和17路軍將士書,以無比悲憤的心情號召全體將士:“我們親愛的將士們!事實已經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的國家,已到了生死關頭,真是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我們必須鞏固我們抗日救國的戰線,去與一切破壞我們的惡勢力相拼,方能實現我們的主張,才能收復我們的失地,才能湔雪我們的一切國恥。這是我們由理論而實行的時候了,我們需要團結,我們需要奮鬥,我們必須不辭一切光榮勝利的犧牲。……我們親愛的將士們!我們具有堅強民族意識的親愛的將士們,這是我們起來的時候了!白山峨峨,黑水湯湯,我們光榮的勝利,就在目前,我們一定要到黃龍痛飲的。我們親愛的將士們!我們熱血沸騰的親愛的將士們,我們一定要不辭一切艱險犧牲,去爭取中華民族的解放與自由,去達到我們最後的勝利!”  
楊虎城小傳(5)
12月14日,宋美齡委託英國人端納來西安斡旋,端納曾先後擔任過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顧問,這是宋美齡所以派他來與張學良面談,並瞭解蔣介石被押情況的動因。端納聽了張學良的主張,表示贊同,當晚二人與蔣氏見面,端納勸說蔣氏,要其接受張的主張。之後端納往返於西安與洛陽之間,向蔣介石轉達了宋美齡的意見,由蔣介石先向南京下達停戰的命令。17日蔣介石寫了一封給何應欽的手令,由蔣鼎文送往南京。戰爭暫時停止下來。 12月17日,由周恩來率領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到達西安參入與蔣介石的談判。周恩來經與張楊二人多次談話,爭取到他們的同意:逼蔣抗日,釋放蔣介石,這樣對全國的抗日形勢更為有利。 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齡、端納、蔣鼎文、戴笠來到西安,參加談判。這時蔣介石提出兩個原則,一、由宋氏兄妹代他談判;二、商定的條件,由他回到南京後分條逐步執行,不在西安簽字,也不公佈或對外有什麼表示。張學良和楊虎城從國家民族的利益出發同意了蔣氏的原則。談判經過23、24日兩天,談妥六點,即所謂六項“諾言”:一、改組國民政府,容納抗日分子;二、釋放上海愛國領袖及一切###;三、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四、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五、改變外交政策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六、其他具體各項,如將國軍入陝部隊調出潼關,西北各省軍政由張、楊負責等。這六項諾言,最終卻只有所謂的“人格擔保”,而沒有一個手續。張學良卻認為蔣介石既已答應六項條件,自然不會說了不算,就貿然同意釋放蔣介石,並決定自己親自陪蔣去南京,以表示自己對蔣不含個人恩怨。楊虎城極力勸阻無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經洛陽回到南京。 12月27日,蔣介石丟擲了他偽造的《對張楊的訓詞》一文,以此來挽回他在西安的面子。第二天,毛澤東主席發表了《關於蔣介石宣告的宣告》,針鋒相對地對蔣氏的文章作了批駁和諷刺。毛澤東說:“蔣介石氏十二月二十六日在洛陽發表了一個宣告,即所謂《對張楊的訓詞》,內容含含糊糊,曲曲折折,實為中國政治文獻中一篇有趣的文章。蔣氏果欲從這次事變獲得深刻的教訓,而為建立國民黨的新生命有所努力,結束其傳統的對外妥協、對內用兵、對民壓迫的錯誤政策,將國民黨引導到和人民願望不相違背的地位,那末,他就應該有一篇在政治上痛悔已往開闢將來的更好些的文章,以表現其誠意。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宣告,是不能滿足中國人民大眾的要求的。”又說:“蔣氏應當記憶,他之所以能夠安然離開西安,除西安事變的領導者張、楊二將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