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發後,傅作義受任第2戰區第7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平綏線作戰。10月13日,日軍大舉向忻口地區進犯。八路軍第115師及國民黨各參戰部隊,立即向忻口集結,準備聯合作戰。此時,傅作義任副總指揮。在反擊過程中,傅作義指揮第218旅,組織3000名突擊隊員,利用暗夜,奇襲敵坂垣司令部及敵炮兵陣地,收復了舊河北村,並派出第211旅援救另外兩個旅的友軍。忻口之戰,雙方對峙了23天,後因東路娘子關失守,太原危急,傅作義部即向南轉移。 這個月下旬,閻錫山召開會議,決定守太原的部隊和軍事部署。然而,與會各將領無人願意承擔防務,傅作義挺身而出,說:“太原城我守!”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周恩來參加了這次會議。會後,周恩來讚揚傅作義勇挑重擔,並對其說:“抗日戰爭勝利之基礎,在於廣大人民群眾深厚偉大的力量。請多保重。”11月2日,傅作義對其所部發表講話說:“我們是活人躺在棺材裡,就差蓋蓋子;困獸猶鬥,當此國家危亡之秋,我們必須奮鬥到底!”他寫了一封遺書式的信,留給家人,信中說:“作義自幼從軍,戎馬半生,只知為國為民,早置生死於度外,只要一息尚存,誓與日寇血戰到底,為國捐軀,義無反顧。……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耿耿此心,有如日月,可以告慰國人和家人矣!” 11月4日,傅部進入太原城。傅作義於次日晚上10時派人護送周恩來出城,且將一部分武器撥交八路軍。話別時,周恩來對他說:“傅將軍是守城名將,是可信賴的。但抗日戰爭,是長期的戰爭,焦土抗戰的主張是錯誤的;只顧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足為訓的。要著眼於爭取最後的勝利。能爭取時間就是勝利,能儲存有生力量就是勝利。”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傅作義小傳(3)
11月6日,日本關東軍向太原城發起進攻。此時,城內只剩下傅作義的第35軍及友軍楊維垣等部兩個旅,日軍連續三天,每日數次,猛攻太原城。傅作義指揮守軍頑強抵抗,挫敗了日寇多次攻勢。後來,他被迫率軍轉移。 1938年,傅部轉入河曲之後,為了更好地統一抗戰,遂與駐在晉西北的八路軍第120師賀龍部進行聯防。其間,兩軍書信不斷,交換情報,人員往來頻繁。傅作義還邀請八路軍負責同志程子華、南漢宸、續範亭等到其河曲總部聯歡,共同交流抗戰經驗、教訓。傅作義又要求中國共產黨派出一批政治幹部來加強部隊的政治工作,並接受了毛澤東同志贈送的政治書刊和論述抗戰的著作。傅作義很讚賞八路軍的政治工作制度,他仿效八路軍,在所部團以上設政治部,營以下設政治指導員。他還委託潘紀文(派往傅部的中共代表)同志草擬了一個《北路軍政治工作守則》。 1939年春,傅作義率部由晉西北轉移到綏遠河套,並在五原正式設立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5月,傅作義在百川堡舉辦“抗戰建國討論會”,輪訓各級軍政幹部。透過三個月的整訓,傅部增強了抗戰的力量,為爾後攻克五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傅作義率部撤回河南期間,日軍進犯河南進行瘋狂的報復,宣稱這是所謂“膺懲傅作義”的戰役。2月3日,日偽軍侵佔百川堡、五原。不久,敵人由於戰線拉得過長,不得不縮短戰線向東撤退。傅作義即令部隊分兩路急進臨河、陝壩,收復了兩地。在傅部游擊戰配合運動戰的打擊下,日偽軍處處被動,躲不勝躲,防不勝防,最後龜縮在五原。傅作義利用這個有利時機,命令主力部隊加緊整訓,準備反攻,收復五原。春分時節,黃河解凍,道路翻漿,很不利於敵人機械化部隊的行動。傅作義首先令新6旅掘開萬和長一帶的黃河渠,讓大水漫灌敵人機械化部隊的必經之路。與此同時,他命令第31師、第32師分別攻奪五原舊、新城;第101師直插五原東北,在五加河畔阻擊從包頭、安北、固陽前來增援之敵。3月20日夜12時,攻取五原之戰打響。至23日夜,傅部殲敵3400多人,俘敵300餘人,繳獲大炮16門、汽車50餘輛,取得了五原戰役的勝利。五原戰役的勝利,是全國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役,影響很大,當時國內各報稱之為“五原大捷”。 此後,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裡,傅作義率官兵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進行了殊死搏鬥,終於於1945年8月迎來抗日戰爭的勝利。1946年,內戰的陰雲再一次籠罩在傅作義的頭上。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的解放戰爭中,傅作義率部曾與解放軍多次作戰。 1949年1月,我第四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齊集北平城下,將傅作義部團團包圍。在蔣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