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的“濠梁鯉魚”往大權在握的徐知誥身上聯絡。
意外登基 二(3)
第三件奇聞,則出現在徐知誥鎮守的金陵城裡。一個深夜,人們在夢鄉中忽然被一陣急促的鐘聲驚醒,於是紛紛湧向街頭,探聽緣由。徐知誥派兵把撞鐘的人抓來親自審問。原來,是一個老和尚在半夜裡忽然得了一首好詩,高興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撞鐘來宣洩情緒。這首詩是:
徐徐東海出,漸漸入天衢。此夕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大意是說一輪明月從東海升起,逐漸進入天空,光照大地,無處不在。如果我們把它與前面提到的當時民間對“東海鯉魚飛上天”的解釋聯絡起來,則可以看到,這二者其實是多麼的相似了。因此,徐知誥不但沒有處罰老和尚,反而重賞了他,將他放了。
這些奇聞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自然不會相信其中會有什麼神秘的啟示,但在迷信天命的古代社會里,經過這樣一解釋,其威力卻是非同小可,再加上徐知誥的政績確實也非常出色,因此民心便逐漸歸向了他。而無兵無權又缺乏群眾基礎的吳王楊溥自然不會有別的選擇。於是不費一兵一卒,徐知誥在他的知天命之年登上了帝位,建立了南唐,並在登基後的第三年(公元939年)恢復了李姓,改名李昪;自稱是李唐王朝的後人。
李昪做皇帝以後,在繼承人的選擇上也曾經舉棋不定。雖然李璟是嫡長子,按資歷應該是他,但是治國的才能卻實在讓李昪不放心。就在這時,一個奇怪的夢讓李昪下了決心。有一天,他在升元殿午睡,夢見一條金龍騰雲駕霧從天而降,繞過升元殿前西邊的立柱,頭部嘩地一下頂破窗子,向殿內東張西望。李昪驚醒之後,立即派侍衛前去察看。侍衛回報說,大皇子李璟正靠著升元殿前西邊的立柱,聚精會神地張望著雕樑畫棟呢。李昪心想,這難道是天意要我將皇位傳給他嗎?天命不可違啊!就這樣,李璟才成了南唐的第二任皇帝。
這個李璟也同樣是個神秘主義者,並且這一點恰恰就反映在弘冀身上。當時有首民謠說:
有一真人在冀川,開口張弓向左邊,子子孫孫萬萬年。
“真人”的意思有多種解釋,其中一種是指統一天下的真命天子。李璟想要這個“真人”應在自己的大兒子身上,於是就給他取名“弘冀”。“冀”就是“冀川”,“弘”字拆開,正好是左邊一個“弓”,右邊一個沒封閉的“口”字。
從以上幾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到,神秘主義在南唐李氏家族中是相當有市場的,因此,如果家中有這麼一個據說是帝王之相的人在身邊,弘冀能不恐慌,能不耿耿於懷,能不將他看成是威脅自己皇位的潛在對手嗎?所以,在李煜的青少年時期,哥哥弘冀對他的“蔭育”,和父親李璟恰好相反。李璟給了他一片晴朗的天空;而弘冀,卻是一片烏雲,在李煜的心中投下了不祥的陰影。
按照弘冀敢作敢為的性格,他當時應該是對李煜採取過某些行動的,但是,史書上沒有記載,我們也只能這麼猜猜而已了。不過,史書上對李煜的反應卻記得很清楚:
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從嘉避禍,惟覃思經籍。(陸游《南唐書》卷三)
“文獻太子”是弘冀後來的諡號,“從嘉”是李煜沒做皇帝前的名字。“避禍”,說明聰明敏感的李煜早早就感受到了來自兄長的特別目光,而他所採取的應付方法,和舜非常相似,就是退讓和逃避。退到哪裡去呢?“惟覃思經籍”,“覃”是專一的意思,就是說他一頭扎進故紙堆,跟書籍談起戀愛,走到書籍的圍城裡,走到他的文學藝術世界裡去了。他用書籍把自己與現實隔離開來,在皇宮這個名利場的中心,過起了“隱士”的生活。
。。
意外登基 三(1)
這種皇宮“隱士”生活對李煜來說,雖然有避禍的原因在裡面,但其實是非常適合他的。李煜由於從小受到父親李璟愛好文藝的影響,本身在這方面又有很高的天賦,因此,文學藝術的世界對他而言,不但是一個避難所,更是一個無比廣闊的精神家園,他在其中不但找到了安全感,而且也確實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樂。他給自己取了一大堆外號,象鍾隱、鐘山隱士、蓮峰居士、鍾峰隱者、鍾峰白蓮居士等等;向世人宣告自己做隱士的決心。
他放聲歌唱隱士的生活: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這兩首《漁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