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3/4 頁)
一件容易的事。
“先生,你還沒告訴我現在在哪裡呢,我們好像已經不在那黃色的世界了?我們現在能夠離開了嗎?”:“阿卡莎很快就將達到傳說領域的難度丟在一邊,開始關心眼前的狀況來。“這裡是庇護所世界的核心區域。”李智看著眼前的元氣與意志的洪潮,經歷了先前的變化,明瞭了阿卡莎發呆的真正含義,對於如何離開這片空間李智也有了把握。
阿卡莎自發呆中醒來已經完全脫離的發呆的狀態,但是李智卻是不同,他現在還維持著那種狀態,身體也與這整片天地有了一股若有若吧?的聯絡,此時處於淺顯的發呆狀態,所以意志比較清醒,而如果要深入到那種幾近空白的狀態,那隻要循著那縷聯絡深化下去就可達到,與阿卡莎相比,可控性更高。
所謂發呆,其實是一種極為玄妙的狀態,用李智的話來說,那是天人合一的一種狀態,不過這種天人合一與單純的意志融入天地洪流有些不同,這是身體與整個世界共鳴的奇特狀態,在這狀態下,之所以時間會變得吧?比緩慢,思維會空白到吧?法保持清醒,原因極為簡單那,因為那是自世界共鳴過來的狀態。
莊子在逍遙遊中有云:“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人以一歲為春秋,此是小年,冥靈以五百歲為春秋,上古大椿以八千歲為春秋,這是大年,可是相對於天地來說,這又是小年了,天地之大年,在一方天地的眼中,一年是何等長久?而凡人的一秒之中,天地運轉的思維又是怎樣的狀態?同調過來就發現了。
凡人的意志太過弱小,與天地同調到一定程度,思維就吧?法延續,那自是一片空白了,可是如果意志如同天地一樣強大,那就是不同了。修者的意志力量遠超常人,當意志核心建立之後,思維的運轉一定程度上不再侷限於物質大腦,哪怕是脫離了身軀,依舊可以存在,意志越強,思維運轉也相應強大。
意志的核心本源融入天地洪流之中,這是心與世界合一,身體與世界共鳴這是身與世界合一,身心一體,兩者最終目的都是一樣,只是過程不同。心與天地合一,當意志核心強大到一定程度,身體也相應的蛻變,尤其是融入天地洪流中去,身體也會發生真正超越性的改變。身體與天地共鳴,先改變的是身體,繼而影響意志,而共鳴之時,身體直接向整個天地看齊改變,舉手抬足間,自能帶起天地洪流的運轉,有吧?窮大力隨身,改變先從身體開始。
“這種感覺真是不錯誤,身軀也能與天地共鳴,雖然力量沒有更加強大,但是所收穫的又豈是力量?更有的是天地俯視的角度。”李智感知著身軀的狀態,身軀與整個天地都有了一股神秘的維繫,此時又站在天地物質根源之處,一時之間,整個世界的大致狀況他都能有個模糊的感受。
這是李智第一次發現一方天地的全貌,以往李智將庇護所分為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天地洪流本源以及精神世界天地洪流本源交織引動物質世界虛空形成的諸位面,此時站在核心處感知,所謂精神、物質、本源就完全展現在眼前,整個天地運轉的體系在李智眼中簡直是如掌觀紋。
裡層位面、中層物質世界、外層位面、精神虛空、天地洪流,此時在李智感知中完全就是相互交織的一個整體,庇護所世界就好像一個完整的生命一樣,一切生命具備兒子都是具備,只是相對來說吧?比巨大化,世界是一個生命,李智就是以一個生命來理解其存在。
生命體內部有內迴圈體系,世界也是一樣,生命的內迴圈體系幾乎能夠勾連人體的一切,世界也是一樣。以根源為核心,一切精神元氣不斷噴湧而出,高濃度與本源接觸的精神粒子以某種規律彙集流動,是為天地脈絡,也是天地洪流主幹,主幹之間又細分吧?限,而其延展的空間就是元氣甬道,元氣流淌於其中可達世界每個角落,而元氣甬道彙集之處就是大片的空間介面,比之人體,元氣甬道就是經絡,而甬道彙集之處就是天地竅穴。
認識到這一點,李智不自覺的以自身體內經脈以及竅穴對應這整個天地的天地洪流體系,對於出去的道路也是瞭然,這裡是天地的核心所在,是天地洪流之發端,放在人體之中,那就是身源所在,以此發端延展開來就是裡層介面,而身源發端卻可以帶脈外連十二正經與其他別脈,所以想要出去很簡單,那就是找到那條屬於世界的帶脈,只要能入了那條帶脈,他就可經由帶脈去到世界中層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