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1/4 頁)
日本電視臺的關注在兩天之後開始朝著中國方向發展。
其實在之前,史淇的事蹟就有不少中國的各大媒體報道過,不過這樣的報道多數都只是副版的小豆腐塊,跟史淇放在一起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豔星又拍了什麼挑戰人眼球的豔照之類的花邊新聞而已。
但是這次不同了,一箇中國留學生加入棒球部就是個普通新聞而已,中國留學生成了大明星才是大新聞!最先在中國方向刊出報道的,當然是朝日新聞社在中國的門戶新聞網站上,幾乎是頭版位置上的詳盡報道給足了面子,可以說這篇報道最全最完整的介紹了史淇跟他的櫻高棒球隊,順便還幫懵懂的中國人科普了一下棒球。
朝日新聞社的網站看的人並不太多,但至少整個中國網路業各大入口網站的編輯都會瞄著的。2008年7月對於中國的體育界來說大新聞是很少的,五大聯賽,nba什麼的全在休賽期,國內的話這時候全中國都在等待著一個月之後的奧運會,整個中國土地上並不是沒有進行賽事,但是進行的賽事,卻幾乎全都是為一個月後的奧運會進行準備的熱身賽事。
這讓編輯們每天都在糾結掙扎著要去哪搞點新聞來。
而史淇的出現,滿足了大家的渴望。
在朝日新聞登出了沒多久,各大網站就紛紛開始轉載,並且幾乎不約而同的把史淇的新聞放在了體育版較為前列的位置,接受著全場歡呼的史淇跟棒球場內飄揚著的五星紅旗成了這一天國內各大網站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很多在東京有駐守的媒體,也紛紛把人派往鹿兒島,希望能關注到史淇的下一步動向。這其中,甚至有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們!
對於這些新聞啊報道啊採訪啊什麼的,史淇其實是喜歡的,不管怎樣,他也就是個高二的學生而已,而且還是個頗為奔放自由的性子,這樣的他當然不會有什麼低調啊,槍打出頭鳥的想法。不過這時候,若田部教練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一個早已經經歷過一切的中年人,曾經的大明星跟史淇明確的規定,所有的採訪,參加節目等都要經過他的批准才可以接受。之前讓他參加節目,是因為當時關注的人少。史淇也無非是個普通球員而已,給他再多的陽光也不會燦爛起來。
但現在就不同了,史淇儼然已經是個棒球新星的樣子,這樣的話就必須小心經營他跟媒體的關係了,名聲壞了到沒什麼,萬一史淇這個只有16歲,心智遠稱不上成熟的傢伙被這些聲色迷花了眼沉迷其中,那說不定就會成為又一個被毀掉的傢伙了。
於是,雖然日本的中國的媒體開始聚向鹿兒島,但史淇自己卻並沒有增加多少工作量。有些採訪是肯定會接受的。推不掉的。比如熱鬥甲子園安排的專訪和跟拍,幸虧的是這節目的跟拍還比較正常,只是跟拍史淇生活中跟棒球有關的活動。否則的話史淇絕對不可能舒服了。
然後就是各大電視臺的採訪了,若田部可不會給每個電視臺都安排採訪的時間,約定了一個日子之後。若田部把記者們都叫道了一起,帶著史淇開了一場有些類似記者會一樣的專門採訪。來自中國的日本的電視臺匯聚一堂採訪一個小高中生的場面可不多見。
採訪結束後。電視臺的記者們紛紛回東京發稿。但是這並不代表史淇的風潮過去了,櫻高下場比賽的媒體採訪申請瞬間多了起來,大家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史淇的成色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櫻高的比賽卻還需要等待幾天,因為開幕式的第二天開始,整個鹿兒島進行的是第一輪的其他各場比賽。
有著充裕時間休息的櫻高隊員們雖然照常訓練。但史淇是那個特殊的人,他現在需要的並不是身體上的進步,而是經驗上的,所以這幾天裡。史淇每天被安排的工作就只有看比賽而已。
看比賽本來是很開心的事兒,看著場下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的傢伙們在全力拼搏,而自己則能要桶爆米花安逸的坐著,心情相當的不錯!但是……如果你一天看四場,連著看幾天,晚上還要看趕不過去的其他場次錄影,看完了還要做記錄,還要檢討,還要考慮如果自己是當時的投手,是當時的打者要怎麼應對。對於史淇來說就沒有那麼舒爽了……
但是史淇都做下來了,不僅沒有偷工減料,甚至比若田部規定的還要更多。
史淇明白自己跟櫻高如今正處於重要的時刻,容不得半點放鬆,甲子園的征程是沒有回頭的路的,每踏出一步,身後即變為懸崖的路上,就只有全力以赴而已。
而在櫻高的事情發酵的幾天裡,鹿兒島縣大會的其他比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