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高考狀元是父母“製造”出來的(1)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教育都是頭等大事。而對於一個家庭和孩子來講,教育同樣是頭等大事。在我國,教育更是共和國的百年大計,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的精心呵護,同時也要承認,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子女是父母的希望所在,是祖國的花朵。我們父母應明確肩上的重任,淡化自己的權利,重視自己的責任,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接受最好的家庭教育。
父母對孩子有效的教育不但可以為祖國、為人民培養棟樑之材,還可以改變孩子的命運。從古至今,對孩子施行健全有效的教育,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隨著現代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如何培養一個成績及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更是成為時代的需要。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複雜的任務”。被稱為“教育之父”的德國教育理論家裡德里奇·福祿培爾說:“惟有家庭生活才能使兒童獲得善良的心靈和有見解的、溫和的性情,積極和有力的發展和教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瑣碎的事情上,父母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個眼色,每一句話,這一切都可以教育孩子。父母對子女不僅有“養”的責任,更有“教”的責任。“教”是父母之道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為人父母者最主要的責任。父母在生活的每一瞬間,都在教育著孩子,讓孩子從小相信什麼,明白什麼,嚮往什麼,他將來就有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每個人都受到過家庭教育,但因為接受的方式不一樣,導致的人生結果也不一樣,所以家庭教育必須是良好的、科學的。
古語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有人把未經塵世風雨洗滌的孩子,比喻成一張純潔的白紙,而父母的教育就是一支筆,在上面書寫什麼就會出現什麼。因此,做父母的不僅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提供優質的精神食糧,用自己的作風、用自己的習慣和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整個風度氣質去教育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播下好學、善良、友愛、責任的種子,讓孩子遠離自私、仇恨、罪惡,使他們純潔的心靈得以昇華。這就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同時也是父母神聖的責任之所在。
教育家魏書生指出:“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教育是人類的希望。”又說:“一個孩子成了好人,社會受益,人民受益,集體受益,鄰里受益,但活得最充實、受益最大的,還是他的父母和他自己。”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家庭教育也面臨著新的要求、新的挑戰。孩子不但是父母的,同樣也屬於社會。鄧小平說,未來社會將是人素質競爭的社會。所以,在這裡我們說,未來社會將是父母素質競爭的社會,什麼樣的父母造就什麼樣的孩子。
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已經不僅僅是要求孩子死讀書、讀死書了。因為教育習慣和方法比知識、比分數更重要。有很多成績優異的孩子,由於父母教育不得當,雖然學業學得很成功,但是,畢業後踏上工作崗位後,因為不會學習,表現得並不出色。使得昨日光芒萬丈的明星,今日變得黯然失色。
法國教育家埃德爾·富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孩子的學習能力將成為未來社會最基本的生存力。還有人講“態度決定一切”,“習慣決定命運”。因此,父母教給孩子做人的習慣和學習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終身受益無窮。
孩子能否成為棟樑之材,還是平庸之輩,不取決於先天的稟賦,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每一位父母,為國未來計,家庭未來計,民族未來計,都應該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父母自己也應加強自身修養,做孩子合格的第一任教師,促使孩子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樑之材。
清華大學是我國最著名的大學,也是世界最偉大的學府之一。這所神聖的學府是每一個學子心中最神聖的“殿堂”,更是每一位父母寄予子女的殷切希望。每年都會有一批優秀的學生從千百萬的學子中脫穎而出,在這裡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