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為三次都是我在場,不是聽別人說的,他也沒話可說,這次他還哭了,也覺得錯了,包括他上了大學後也沒放鬆對他處事方面的提醒,經過多次交流,我發現他現在很有人情味了。
這就是清華學子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秘密,既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和口號,也沒有什麼難解的真經,而是用樸實無華的語言,用他們身上迸發出來的美德,一邊諄諄教育著孩子,一邊為孩子做表率。更為可貴的是,他們從不人云亦云地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做比較,而是針對孩子身上的優劣進行因材施教。蒼天不負有心的父母,孩子們用自己的成績,給父母的家庭教育課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梅朝耀點評
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它在孩子的素質教育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踏實做人比學知識更為重要,這關係到他今後一生的成功與否。所以,家長對孩子要從小培養他們做人的最基本的素質,在此基礎上再謀求發展,更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希特勒,成克傑,胡長清,他們有知識,有財富,有地位,但他們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最終成為歷史的罪人。西方人在評選20世紀最偉大的十大思想家時,把馬克思排在了首位。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永遠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
《服務導報》上刊登過一篇美國人寫的“慈父家訓”,是一位慈父給將要上大學的兒子的忠告。內容豐富,涵蓋方方面面,有40多項。但說得較多,又比較醒目的,則是告誡兒子該如何學會踏踏實實做人,如何與人相處。
慈父對兒子的訓誡是:“跟人講話時正視對方的眼睛”、“對人多說一聲‘謝謝’”、“對人多說一聲‘勞駕’”、“己所欲,施諸人”、“結交新朋友,但珍惜舊友情”、“每年捐獻血兩次”、“選定某個慈善機構,出錢出力支援它”、“切勿亂丟垃圾”、“不要怕說:‘我不知道’”、“不要怕說‘對不起’”……真是細緻入微!
踏實與學習的關係(3)
可惜的是,有許多家長都知道做人的重要,在工作中和社會中也體會到做人不好就難以幹好事情。可是,家長還是不正視這個問題,對孩子的要求仍然只停留在學習上,以為只要能考上好學校,就可以走遍天下無敵手了。事實證明,家長的這種心態是不對的。
幾年前的馬加爵事件向我們敲起警鐘,他給別人造成的悲劇以及他自己的悲劇根源,歸根結底就是他不會做人,正因為不會做人,才讓他與同學相處時處於尷尬地位;正因為不會做人,才顯得冷酷殘忍,因為一點小事而兇殘地殺死自己的同學。近年來的青少年打架、鬥毆等等犯罪事例的出現,原因都出在他們對做人認識的偏差上。
父母如果不重視培養孩子做人的基本素質,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其他的一概不管,那麼培養出來的就可能是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不管他有多麼高的學問,也很難說他是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甚至還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樂於學習就能學好
孩子成才需要的四大家庭條件
學習需要興趣———
輕鬆的環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需要熱情———
自由的環境,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學習需要動機———
民主的環境,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學習需要慾望———
和睦的環境,激發孩子的學習慾望
狀元檔案
姓名:張群
年齡:23
專業: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
特長愛好:看書、乒乓球、籃球、羽毛球
籍貫:北京市延慶縣四海鄉四海村
高考成績:639分
座右銘:超越平凡,問鼎長天。
狀元母親基本資料
姓名:楊女士
年齡:50
教育程度:本科
職業:教師
特長愛好:看書、音樂
記者:您的孩子在高考中取得了那麼好的成績,您覺得什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母親:養成好的讀書習慣,這不是刻意培養的。他是我帶大的,哄孩子是麻煩事。為了讓他不哭,我給他講故事、唱歌。久而久之,聽故事成了他的習慣。知道的故事都講完了,他還要聽,就重複講。連他都會講了,沒有新故事了,就買書給他讀,每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