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4/4 頁)
9。 第一, 有這樣的大學生; 第二, 不是所有的“機關”都能吸引精英, 應該做到人盡其才, 物盡其用。
10。 第一, 如實與乙溝通, 希望徵得對方的理解; 第二, 向乙推薦自己認識的同樣優秀的大學生; 第三, 如果乙堅決不同意你毀約, 那麼, 放棄甲, 信守承諾。
11。 第一, 每個人都有“情緒導火索”, 領導不是機器, 也會有失控的時候; 第二, 應該有你溝通不利的原因, 以後注意多和領導溝通; 第三, 事後與領導溝通, 讓他為你“洗清冤屈”, 一個高素質的領導一定會這麼做, 即使他不好意思當面“認錯”, 日後也會對你多加照顧。如果該領導心胸狹隘, 以後你要小心謹慎, 並在合適的機會變相“警醒”領導注意自己的修養。
12。 第一, 態度; 第二, 技能; 第三, 有“隱性收入”, 不工作也能養活自己。
13。 第一, 捐款者得到精神滿足, 病人得到錢, 雙贏, 值得鼓勵; 第二, “雪中送炭”很可贊, “錦上添花”很溫暖, 但政府不能僅指望捐款者為病人“雪中送炭”, 應該建立福利醫療體系。
第十節 以“What…S。T。A。R。…Key Words陳述法”(1)
以“What…S。T。A。R。…Key Words陳述法”回答“行為事件訪談型面試”問題
在新東方的課堂上, 每當筆者講起這個學術味道頗濃厚的名詞“行為事件訪談型面試”, 學員們都會立刻皺一皺眉頭, 暗自心驚道, 面試官又搞什麼鬼?於是, 課堂裡總是會上演以下幾個回合的“師生問答錄”。
第一回合問答錄:
學生問曰: “行為事件訪談型面試”, 這是什麼東東?
老師答曰: “行為事件訪談型面試”這個名稱源自英文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其實很簡單, 就是面試官讓你詳細講述自己做過的4~8個重要事件, 並且提供具體的細節。比如說, 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是, 請你談談在最近1~2年中, 你負責過的最成功或最滿意的3個事例。
學生暗自曰: 咳, 不就是描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