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之前總是會考慮“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
這種不出格做法固然循規蹈矩,然而卻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個最直接的後果——定式思維。
定式思維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它拘囿在一個固定的框架裡,透過這個框架,我們看到的世界是固定的,由此,我們得到的世界也將是固定的;它就像一副有色眼鏡,當鏡片是紅色,我們看到的世界也是紅色,從而產生了“世界是紅的”的看法。
關於定式思維的壞處,我們並不需要做麻煩的理論分析,只要看一下下面的這些例子就足夠了。
以下是人類歷史上一些著名的斷言,它們之所以著名,一是由於說出這些話的人夠著名,二是它們足夠愚蠢。
“我們沒有理由讓每一個人在家中配備一臺計算機。”說這話的人名叫肯尼斯?奧爾森,當時是DEC的奠基人和總裁。
同樣,在1891年的一天,法國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福煦評論道:“飛機是一個有趣的玩具,但沒有軍事價值。”在他之後,則是美國專利局局長杜埃爾,按照他的看法,世界上所有能夠發明的都已經被髮明瞭。而後是無線電之父李?弗雷斯特博士,他堅持認定無論將來科學如何發達,人類都不可能登陸月球。
現在我們當然知道,這些在當時聽來富含道理的斷言,沒有一句成為現實,反倒是那些信誓旦旦的斷言者,被我們寫進書裡當成了笑柄。
不過,當我們笑過之後,仔細觀察這些荒唐的預言,就可以發現它們都有著近乎相同的特點,或者可以說,它們都犯了定式思維的毛病。
所有的這些斷言,都代表了斷言者對事物的感知,雖然說這些話的人,覺得自己掌握了真理,但它們都和正確相距甚遠。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於,這些人看待事物的固定方式、觀點、參考系統和信仰被固定在一個小圈裡,結果就產生了可笑的侷限性。
像開頭我們提到的那個故事一樣,當家長被自己的見識所囿的時候,當家長被自己切蘋果的固定方式限制住的時候,也就堅持認為蘋果中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有星星出現了。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之中,家長們常常都會犯這樣的毛病,比如說,許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過於叛逆,從而採用激烈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在過去的分析中,許多專家都把這種現象歸結於家長的主觀性格,武斷作風。事實上,其實其中大部分情況,都是由於一種定式思維的扭曲而造成的,當我們的家長脫離孩子的世界太遠時,交流就自然會產生障礙。
現在,讓我們再次回到開頭的那個故事中,可以想象的是,在中國千千個家庭裡,類似的情況一定發生過許多次,我們不妨想象一下,說蘋果中有星星的孩子,將會受到家長怎樣的對待;或者說,假如你的孩子告訴你蘋果中有一個星星,你又當作何反應。
答案是確定的,絕大多數孩子都會被批評為胡思亂想。
正因為定式思維是不完整,不準確的,因此它往往也就代表了片面與狹隘,當這種思維方式投射到家庭教育中時,所產生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家長對於孩子的“異想天開”視而不見,甚至於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其大加打壓,而這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孩子那寶貴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正在遭到一步步的摧殘。
第二章 心靈關懷缺失,扼殺獨立人格的成長(3)
2.最寶貴的財富
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蘇霍姆林斯基
關於人類最寶貴財富的論斷,幾乎在每位哲學家口中都有完全不同的答案,譬如時間、知識、進取心、品德、意志力等等,然而幾乎所有人都忘記了一點,這些所謂的寶貴財富,我們隨時、隨地、隨手都可以得到。
時間固然不能再生,但卻隨時可以得到,雖然我們可能會浪費掉一些時間,但是隻要懂得珍稀就還不算太晚。
除此之外,知識可以透過學習獲得,品德可以不斷薰陶,而進取心、意志力這樣的東西,即使被摧毀了,也還可以在鼓勵下重建。
那麼,按照這樣的標準,世界上最寶貴,也是絕對不可能再生的財富只有一個——想象力。
從生理學上考慮,右腦的生理結構決定了人想象力的多寡,由此造成的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