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時拼命搖晃樹枝。
可是,紐約,每個人都在趕路。
人生其實就是在趕路。有的人趕得急促,有的人趕得隨意,有的人趕得慵懶,有的人趕得平和。楊瀾在這樣的雪地裡趕路,感悟著雪在這個世界上因為地域文化的不同所帶來的區別。
大雪明顯妨礙了生活在紐約的人們。紐約人不會去感激雪的美麗,儘管雪的溫柔是那樣的輕盈,雪的溼潤是那樣的溫情,整個紐約的這天,應該會有跟楊瀾一樣的國人吧,用充滿詩意的眼睛去歡迎這些充當天使信物的雪花吧。
�
紐約地鐵裡的乞討者
�
在紐約,大多數上班的人都會選擇坐地鐵,地鐵通常可以保證時間的準確。因為下雪的原因,乘地鐵的人比平時多了許多。地鐵站好像成了暫時避難所,所有把雪看成侵略的人們都像潰敗後計程車兵一樣,匆匆地躲避進來,好像一進來就再也不用回到雪的懷抱裡去一樣。進來的人很著急地往裡面擠,為的是爭取時間的充裕,也因為可以暫時地躲開大雪,都鬆了一口氣。一邊抖落身上的雪花,一邊自言自語地咒罵著壞天氣。於是本以髒亂出名的紐約地鐵就更加的讓人過目不忘了。
地鐵車站裡人越聚越多,行乞的人也多起來。楊瀾感覺很奇怪,來乞討的人大多是青壯年,穿著髒棉衣,外面裹著塑膠布,手裡拿個鐵皮罐,把僅有的幾個硬幣搖得嘩嘩直響。他們大聲訴說無家可歸的苦楚,這讓楊瀾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在遍地都是黃金的紐約竟然有這樣的族群,這讓楊瀾在心裡對紐約兩個字有了新的想法。“天堂或者地獄”可能往往就在你不經意的一念之間吧。
很少有人會理睬這些乞討者,就像今天的中國街頭也生存著大量這些以乞討為生的職業人員,惡劣的天氣是他們的有力武器。他們重複著相同的臺詞,以職業性的語言講述著自己的可憐身世或者是淒涼故事,來換取同情援助下的施捨。
就像國人看習慣了職業乞討人的本質一樣,紐約的看客一樣不會理會這些人,雖然這些職業的乞討人在繼續著“又下雪了,我冷,我餓,給我幫助吧,誰也難說沒有這麼一天”的臺詞,但紐約人還是該看報紙的繼續看他們的報紙,或者是該聊天的繼續在聊天,只有很少一些像楊瀾一樣的人內心才氾濫著同情。
通常乞丐們會很知趣地走開,並不多做無謂的糾纏。但乞丐們能用閱人無數的眼睛看穿那些真正的善良與同情。於是,楊瀾就經常成為一群又一群乞討者伸手的物件。來自禮儀之邦的楊瀾就在這樣的給與不給裡時常掙扎。不給,善良不同意,給了心有不甘。因為就在楊瀾每次乘坐的地鐵車廂裡,就貼著針對乞丐的宣傳品:“地鐵中行乞是非法的。你有理由拒絕。這是你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怎麼知道他們會拿這些錢做什麼?把錢捐給慈善機構,而不是給乞丐。”
這就使楊瀾開始感到十分為難。當楊瀾在幾次贊助過後用採訪的心情來詢問這些乞討者的時候,行乞的人卻說:“別相信這些鬼話,我們從慈善機構那兒根本得不到食物。”楊瀾不知道應該相信誰了。當又一隻髒手和一隻鐵罐伸到楊瀾面前時,楊瀾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衝行乞者搖了搖頭。因為楊瀾昨天已經做過一次“慈善大使”了,如果天天這樣見乞丐就給,就會給楊瀾自己增加一個固定開支專案,這對求學美國的楊瀾來說,不是好事情。但楊瀾還是希望他能從別處得到一點錢,那個時候的楊瀾只能用善良給他們一點祝福。
如果說這個世界什麼都不缺少的話,那一定缺少一樣東西,缺少的是善良,如果說這個世界什麼都缺少的話,那一定不缺少一樣東西,不缺少的還是善良。
其實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善良的存在,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實就是在喚醒人們內心的良知。因為,心存善良,就是菩薩。
楊瀾在多年以後成立陽光文化基金會,就是一種善良。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節 可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楊瀾在美國學習的時候有很多關係不錯的同學和老師。楊瀾在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很多。包括做事的方式、思維的方式,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同樣,他們在楊瀾身上也見識到了這個來自神秘東方的女性所展示出的魅力。
�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同學之間的性情(1)
�
紐約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聚積在一起的城市吧。楊瀾的同學雖然還沒有多到每個國家一個的程度,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