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頁)
置誦經。所念經文為某世嘎瑪巴活佛所著之《平松措麥居》,圓滿火供。大意是:東西南北中諸方神女呵,恭請您大駕光臨!我們已為您設下豐美盛筵,等候您盡情享用。酷愛肉的請吃肉吧,酷愛血的請飲血吧,酷愛皮的請取皮吧,我們傾其所有毫不吝惜。村裡遭遇災害困難,請您助我們一臂之力。
多布丹吹響法號。有人把一隻三角鋼盤放在努巴活佛面前。盤中盛放著用糌粑製作的、澆著紅酥油的名叫“林嘎”的鬼。努巴活佛把三稜形的金剛撅置於合起的兩掌中間,刃部對準鬼的心臟,緩緩刺去。刺殺畢,再用小藏刀將糌粑鬼切割成小碎片,待燒。林嘎泛指一切鬼魅,象徵世間一切災難。
一行四人重新環繞祭壇誦經。此時有人用酥油浸泡的布棍引來火種,由努巴活佛親自點燃。從各供桌依次取來各色經幡投入火中,再以長柄法器銅勺舀起菜籽油澆往火中。待火焰熊熊燃燒之際,努巴活佛把剛才剁碎的林嘎鬼一塊塊地投入火中焚燒。
兩位助手一刻不停地往火中添柴加油。從東面桌開始,依次將所有供品一一地全部地投入火中。不僅桌面上的,還有大大小小袋裝的五穀和菜籽。因為這是全村四十二戶人家湊來的,凝聚了每一戶、每一人的心願,有求平安的、免災的、求病癒的、長壽的、招福招財的等等。透過上升的煙,天界眾神獲得了食物的同時,也知悉了這些心願。
隨著烈火的越燃越旺,儀式的高潮到來。一位村中最老邁者,雙手捧著最後的黑經幢多瑪,站在祭壇跟前,村人手裡端著白哈達排列其後。努巴活佛把哈達擲向火堆,村人也把哈達紛紛拋擲於火。此時,特製的一根巨大的木棒被點燃了。這根大木棍是前一天製作好的,用許多截好的小木棍捆綁在主幹上,拿浸透了酥油的白布一層層纏裹,經唸經加持後就具有了法力。努巴活佛示意人們向火堆聚攏,他手抓糌粑向火把猛擲,使火星散落於人群。據說這火星具有防病功能。
此刻,我看到灰濛濛的天幕下,一大片灰濛濛的人叢中,那一雙雙殷切期待的眼睛。那裡有兩蓬火光耀動——那是一顆顆歷經千秋萬歲的靈魂,在過往歲月和未來歲月中永無止期地企盼著的流露,茫然而本質。
我內心緩緩升起一個意念——我雖非神,但我已知他們的曾經、正在和將要:假如我是神,我會使他們如願以償。
儀式結束時,有人散發糌粑團做的“措”,經過五天唸經加持,吃了可以防病。
我們在現場採訪了努巴活佛,請他談談關於“金賽”。他說,圓滿火供是一種宗教儀軌,能祛病消災,防止村內瘟疫蔓延,能治好牲畜的轉頭病。做這種火供,必須按照密宗的嚴格儀軌,做到息、增、懷、伏四業俱全。
我們拍下了金賽的完整儀軌,就想到自然神崇拜時代的祭把場面是否這樣。總而言之,嚴酷的自然環境、較低的生產水平,造成了對於神力的幻想和依賴。三界神觀念較之佛教更為古老和本土化,更深入於雪域大地。原因就在於這類民間神與人的今生,與生產生活關係更為密切。而且含義單純明瞭,不需高深理論。祭神儀軌也很簡單。
人去場空,香爐的桑煙仍在瀰漫,飄向虛空,向老態龍鍾的三界神傳達著鄉村世世代代的祝願。雖然神們對這些願望已經過於熟悉了。
第五章 雅魯藏布流經的地方
——歷史之旅:走向西藏文明之源,藏南谷地——青樸修行地的修行者眾生——拉加里,百神之王——事死如事生:關於守墓的活死人——昌果溝上下幾千年 ——贊域製陶人——有關猴子變人的民間傳說——嘎薩拉姆的意味——山南文物的保護神——西藏文化史之樹的年輪——
當我歷時十幾年,粗略地翻閱過西藏這本以自然文化圖景來表現的大書,我明白了我被賦予的使命是以文字形式把這本書譯介給世界。忽然想到了這一點時,正是準備著手描寫位於雅魯藏布江中游一帶具有重要意義的地區之際。這一忽發的念頭使我抑制不住地興奮。我將要完成的是以往我所做努力的繼續:從垂直的時間角度講,它是《西行阿里》歷史文化思路的延伸;從水平空間的角度講,它是《藏北遊歷》所反映的牧業文化的參照對應。冥冥中有誰在為我的腳步引路,早在許多年前,我就已被選中,而這三本書的構架也被設計好了。
連同這一表現方式也是既定的:西藏面貌與眾不同,對於它的表現也理應與眾不同,這一表現角度和表述方式被規定了沿著某種邊緣進行著,雖然作為文學它艱深了些,作為學術它太不嚴格。不過這樣也好,借用文化和學術的背景使我不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