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頁)
過這種富裕的場面。如今,躍馬鄉幾個山區內的村子全部都搬遷到了鄉政府周圍。有了加工廠和藥材種植基地。再加上躍馬鄉自己的中藥材基地。以及每年都可以從山上採挖不少藥材。山區裡面那點可憐的耕地完全可以丟棄。如今的躍馬鄉,家家都是萬元戶。全鄉沒有一個小孩子失學。沒有拖欠一分錢的教師工資。各種基礎設施也在大力的建設。從來沒有過的新氣象。飲水思源。謝長庚也好,林大彪也好,都對蔡忠良充滿感激。
蔡忠良笑了笑,隨即也不客氣道:“謝書記,我們也算是老熟人,老朋友了。在您面前,我也不說假話。三岔鎮的條件。你們都清楚。全縣的人都清楚,這次,我是找你救濟來了。我以三岔鎮政府的名義,向你們鄉借貸十萬元。一年內歸還。還請謝書記幫老弟這個忙啊。”
謝長庚沉吟了一下,隨即說道:“十萬塊,倒是不多。如今躍馬鄉財政情況,你也清楚。這樣,十五萬。我馬上給你批條子,你讓你們鎮財政所的人和我們這邊的做一個交接。歸還時間隨便你。只是賬面上的情況要做好了。別讓縣裡找什麼麻煩。”
十五萬塊錢到賬,再加上抓賭的贓款和罰款收入,三岔鎮的財政賬面上一下就多出了接近二十幾萬,再加上本來就有的幾萬塊,差不多三十萬塊錢。
財政所的宋萬明此刻都有種不敢相信的感覺,呃,另外,也有種財大氣粗的感覺。三十萬?這可是三岔鎮財政所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以往,三岔鎮每年都是拆東牆、補西牆。看著賬戶,宋萬明看了看正在和躍馬鄉黨委書記謝長庚談笑風生的蔡忠良,心中也湧起了一個念頭,蔡鎮長牛氣啊。
有了這筆錢,三岔鎮的年關算是有驚無險了,一回到三岔鎮,蔡忠良就找到了劉鳳山道:“鳳山,安排一下,過年只有四五天的時間了。把春節期間的領導值班表安排一下,嗯,我和你都是年輕人,我反正也沒有什麼親戚要走。這樣,初二和初三你值班,其他的時間,安排我就行了。另外,這幾天,安排一些五保戶和特困戶。你跟我一起下去看看,慰問一下。”
……
“鎮長,這是姜家溝村的黨支部書記,姜春山,旁邊這位是村長高治昌。”蔡忠良的越野車開進村子。
一下車,劉鳳山就在旁邊向蔡忠良介紹起來,這個時候,姜春山和高治昌都走了過來。
姜春山年紀大約六十歲,身材很消瘦,面板黝黑,滿面褶皺。典型的農民,手上,還拿著一個菸袋。看著蔡忠良,姜春山也笑著道:“蔡鎮長,歡迎您來啊。早就聽周邊的人說了。蔡鎮長是個能人,躍馬那邊的老李頭他們村,現在都是萬元戶了。蔡鎮長,我們都盼著您帶領我們致富啊。”
如今,蔡忠良搞經濟的名聲算是在上梅縣傳開了。三岔鎮的老百姓對蔡忠良也是充滿了期盼。
高治昌的年紀大約五十歲。要說能力,兩人差了一點,可是,農村裡,觀念都還沒有徹底轉變。農村人看來,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擔任幹部。這樣才壓得住場子。
“蔡鎮長,歡迎您啊。”高治昌的話語顯得很簡單,這是一個內斂的樸實漢子。
在兩人身後,都是姜家溝的村民,看著人群之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蔡忠良眉頭一皺,倒不是因為年輕人沒有出來迎接自己,而是這種情況有些不正常。隨即,蔡忠良分別和姜春山、高治昌握手道:“老支書,讓大家都回去吧,大冷天的,興師動眾,這倒是我的不是了。都散了,散了。”
等到高治昌吩咐村民回家之後,蔡忠良這才笑著道:“老高啊,剛才,我看你們村民,以老人孩子居多,你們村的青壯年呢?這個時候,應該不是農忙吧。他們難道不回家過年嗎?”
高治昌嘆息一聲,隨即道:“蔡鎮長,您是不知道啊。咱們三岔這裡窮啊,村子裡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又沒有什麼文化和技術,工資都很低。為了省點路費,他們都不回來過年,村子裡的青壯,基本上都出去了。”
聽到這裡,蔡忠良心中似乎是捕捉到了什麼?打工,打工,這個詞語在嘴巴里默唸幾篇。這個時候,正好到了村子裡一名五保戶的家中。
兩間破爛的茅草房,屋前屋後是幾塊菜地,此刻,一個年約八十歲左右的老人正顫抖著移動著步伐在菜地裡採摘著白菜。
“蔡鎮長,這是我們村的五保戶,姜元秋老人。11年出生,31年參加革命的老人,當過紅軍,走過草地。打過日本鬼子。上過朝鮮戰場。65年的時候,一個人回來了。無兒無女,平日裡村子裡也支助一些。可是,能力實在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