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3/4 頁)
還沒等老漢去接,蓮臺便像個孩子一般一擊飛到了老漢的懷中。“蓮臺、葫蘆籽……孩子們歡迎回來……”老漢淚眼朦朧,他輕聲低喃了一句,而後抬起頭來對著四喜就要一拜。
“少俠,感謝您帶出了葫蘆籽……”
“老大爺,這可是不得……”四喜趕忙伸出手攙扶著老人家,並打斷了他的動作。他將目光轉向蘇月語和孩子們,孩子們自然是露出一副崇拜的表情,至於蘇月語則是一如既往的微笑著。
臉頰緋紅、笑不露齒、溫柔如水,這一笑宛如春風。
“微微一笑很傾城!古人誠不欺我……”
四喜緩步走上前去,輕聲說道:“我們走吧!現在開始趕路的話,等到了石塘縣城應該還能趕上過年……”
“嗯……”
在穿山甲和老漢的目送中,四喜一行人離開了。因為有了如意洞的經驗,四喜現在對葫蘆山是輕車熟路。僅僅一會兒,他們便翻過了大山。而大山後面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
“這應該是平江原了吧…!果然四季如春……”看著那滿地的青草,四喜不禁感嘆了一聲。難走的路都走完了,接下來的平原路線就快多了。小狐的傷勢早已痊癒,它一路馱著蘇月語他們幾人疾馳,而四喜的速度更是不用多說。
除夕……
一男、一女、三個孩子、一隻紅狐狸,這樣一群奇怪的組合來到了石塘縣。這是四喜一行人!一看到那巨大的城門,四喜立即取出地圖開口介紹道:“我們現在要進的是城西門。你們看,這城門高聳入雲真是氣派!!!”
蘇月語微笑著並未說話,反倒是其中一個孩子開口道:“四喜哥哥,我們可都是石塘縣的人啊!這些,我們早就知道了……這全是由黃土磚夯實的高牆乃是石塘縣最大的特色。中原很少有黃土磚建築的,而這裡之所以弄成這樣好像是當年太祖皇帝定下的。石塘縣乃是大唐第一大糧倉,而且只要北上不一會兒就能到達京城。當年太祖皇帝重建此城的時候就是想要營造出一種邊陲小鎮的風味,好時刻告誡自己這裡不能亂。”
四喜略一點頭,對於那太祖皇帝的想法,他自然能猜個七八。都當邊界看待了,不重兵把守能行嗎?也從側面反映出先帝對此地的重視,更隱含著一種國土還小,需要勵精圖治、徐徐擴張的野心!
四喜他們沿著黃土官道有說有笑的進了北門。只見城內高宅林立,皆以黃色調為主。無數的高宅與牌坊層層迭落,氣象萬千。這氣派,遠不是寧海縣可以比的!城內街道高低縱橫交錯,皆以石板鋪就。經過長年累月的日曬雨淋,上面佈滿了坑坑窪窪的窩眼。眼下,城中挨家挨戶張貼對聯,懸掛紅燈籠。人人臉上都帶著笑容,四喜見這熱鬧的場景,心中也是放鬆了下來。’
他左顧右盼,卻突然看到……
………………………………
第二百三十六章 這便是死敵!(一更)
那是三個老頭,鶴髮童顏,皆是一臉的出塵之色。但三人身上的藍綠色道服卻是讓四喜眉頭微蹙!
“通天教!”
四喜不自覺的摸了摸自己右眼上的通天死敵印記,他眼中寒光一閃。這印記下,他與通天教教眾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既然已經鬧到了這個地步上,他斷然不可能放過任何一個通天教教眾。畢竟這關係到自己的生死,而且通天教的人貌似也都不是什麼好玩意!
“三個假丹期修士……你們先等我一下。”四喜略作沉吟,而後跟蘇月語她們打了一聲招呼,便小心翼翼地跟了出去。
這是一處小巷,位置很偏僻,而且現在臨近過年民眾們都在忙活,以至於現在根本就沒人來這。眼下,這三個老道正聚集在此嘁嘁喳喳的談論著。過了一會兒,其中一人露出勝利的微笑。在另外兩位不甘的眼神中,那人緩步走到拐角處的一座圓井旁。
這老道甚是得意,他不急不慢的從儲物袋中掏出了一小包粉末狀物品,並炫耀般的在手中輕輕地搖了搖。
“嗯?這難道是?”
四喜神色一動,有了當初喇叭溝村的事,他就是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白色粉末是什麼。石塘縣城可不比喇叭溝村,這裡乃是整個石塘縣的核心。官府也設在這裡,只要它一癱瘓,糧食排程就會停下,那麼在新的一年裡大唐至少要損失百分之五十的糧食儲備。
“到此為止了!”
四喜怒喝一聲,他開啟了踏雲道靴,瞬間衝了過去。這三個老道還沒有真正結丹,對結丹中期巔峰的四喜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威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