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史稱“八王之亂”。潘岳從前就得罪過趙王,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後,他立刻抓了潘安,並判了他一個滅三族。
潘安和石崇是好朋友,兩個人一同被處死,臨刑前潘安稱石崇為石友,於是後人對潘安的人品多有貶論。以元代大詩人元好問《論詩絕句之六》最為有名:“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閒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認為潘岳文品與人品嚴重不統一。倒是他的美貌有口皆碑,於是人們就只記住了他的美貌。
(夏 超)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豪門巨星——王羲之(1)
恢恢時空,悠悠歷史,如奔流不息的江河,隨人類的前行滾滾而下。在銘刻人類前行業績的宏富史籍中,閃爍著一顆光彩奪目的巨星,這便是為人類書法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我國最偉大的書法家,人稱“書聖”的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在今山東)人,住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他出生在東晉聲名煊赫的王氏家族。王家世代為宦,祖父王正官至尚書郎,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伯父王敦為大將軍領揚州牧,堂伯父王導封侯拜相,位極人臣。可知王家權勢炙手可熱,勢可通天。
鋒 芒 初 露少年時代的王羲之,生得眉清目秀,神色俊逸,性情嫻雅,機敏睿智。在王氏子弟中可謂頭角崢嶸,自然很受家族中長輩們的器重和寵愛。伯父王敦曾撫著他的肩膀深情地說:“汝是吾家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阮裕,在王敦帳下為官,是當時聞名遐邇的大名士)
一次,年僅十歲的小羲之應伯父王敦之邀,欣然赴宴,酒盡人散時,伯侄倆於是同床而眠。半夜,王敦被一個心腹叫醒,速速來到屏風前密謀篡逆之事。只聽王敦說道:“此事非同小可,切不可走漏風聲,備足兵器人馬後,來個裡應外合包圍皇宮,到那時如此如此……”說後兩人都詭譎地笑起來,以致忘記了小羲之還在睡覺。此時羲之已經醒了,而且完全聽清了他們的“逆節之謀”,不禁嚇了一身冷汗。他心裡很清楚,倘若被伯父他們發現自己沒睡,聽了他們的秘密就活不成了。情急之下,他用手指拼命地往喉嚨裡摳,立時吐出許多髒東西,弄汙了頭面和被褥,接著又閉起眼睛,裝作熟睡的樣子,還微微打起鼾來。
王敦和心腹談了很久,忽地想起屏風後的床上還睡著王羲之呢,兩人面面相覷,大為驚恐。為了嚴守秘密,不使計劃洩露,大局為重的王敦不得不忍痛割愛,準備殺人滅口。當他們掀開帳子時,看見小羲之吐唾縱橫,睡態正濃,相信他真的沒有睡醒。於是王羲之才得以保全性命。
光陰荏苒,就在小羲之十二歲這年,他拜了著名女書法家衛夫人為師。衛夫人在當時聲望很高,一些士族的名門子弟大多在她門下學書。悟性頗高的小羲之勤學苦練,懸肘提腕,筆走龍蛇,很快就領會了衛夫人傳授的要訣,成為她的得意門生。
一天,小羲之來到父親的內室,無意中從枕下發現一本前代的書法傳世之作——《筆說》,他喜不自勝,如飢似渴地捧讀起來。不知什麼時候父親已站在他身後,詫異地問道:“你為何偷看我秘藏的東西?”小羲之笑而不答。父親考慮羲之年齡尚幼,傳之尚早,又恐其不能保密家傳,於是說道:“孩子,你年歲尚小,等以後再傳給你吧!”羲之連忙哀求道:“您就讓我現在讀它吧,倘到以後,恐怕會阻礙我現在才氣的發展。”父親聽後很受感動,終於把書給了他。
豪門巨星——王羲之(2)
自從王曠將《筆說》傳授給羲之後,他的書法水平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衛夫人見到他寫的字,感慨地對人說:“這孩子準是見到了用筆的秘法,以後一定會湮沒我的名聲。”
東 床 袒 腹就在羲之十六歲時,領軍將軍郗鑑派代表到王丞相(王導)府中尋求乘龍快婿。訊息傳來,樂壞了王府各房中的公子哥兒們。他們早聽說郗公府上有一小女,才貌俱佳,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尤其是她的書法,空靈蘊藉,被譽為“女中仙筆”。王家子弟有誰不願接這個綵球呢?於是,一個個精心修飾一番。只有王羲之一人與眾不同,他好像壓根兒沒這回事似的,獨自一人在花園的涼亭中鋪紙研磨,反覆練習“永”字的寫法,那緊握毛筆的右手,一時一刻也沒有鬆開。就在他一頭扎進“永”字的世界中時,一家僕匆匆來報:“公子,老爺吩咐你快些回去換衣服。”這已不止一次來催促了,羲之一臉無奈,只好回去。剛入廳堂,看見兄弟們表面上峨冠博帶,正襟危坐,實際上早已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