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代初修建。八百米的跨度過去後,海嶺島西北角就呈現在了二人面前。
因為曾經是一處海岬,海嶺島上並沒有太多的沙灘,唯一一處是在大橋附近,也是島上漁村的所在地。
“還好麼?”
下了橋,凌厲暫時在路邊停車,開啟中控,同時對著倒後鏡問了一聲。陶如舊一邊擠出慘不忍睹的微笑,一邊推開車門兩三步跑進了灌木叢中。
凌厲看著青年倉皇的背影,悠閒地點燃一支菸。
再回到車上時,陶如舊覺得舒服了不少,只是被凌厲看見了他剛才狼狽的樣子,心中無形的自卑感又增加了幾分。
重新上車後不到十分鍾,影視城標誌的十餘座牌坊便出現了。
四周很安靜,亦不見其他行人。汽車穿過牌坊群來到停車廣場上,下了車,面前是海嶺城仿古宮殿一般的大門。
凌厲去停車,陶如舊將行李放在地上,四下裡打量,廣場一角停著兩輛旅遊巴士。正門檢票口立了四個工作人員,其中有兩個人認得凌厲的坐車,一邊朝對講機中說話,一邊趕了過來。
凌厲停好車,工作人員立刻將右側門開啟,拆掉門檻,開出一輛觀光用電瓶車。車沿著仿古的城牆行走,直接將二人送到了海嶺城中央控室。那是一座同樣仿古的小樓,只在隱蔽的地方裝設一些現代設施。總負責人孫鎮道將二人迎入會議室,園區內各個景觀的七位負責人已經齊聚在內。
“這位是陶如舊陶記者,來這裡採風,你們可以向他介紹情況。”
凌厲開門見山,十數人一齊投射過來的目光讓陶如舊不自在。
“還有,陶記者可能會在城中體驗一段時間的生活,其中開銷由我們這邊負責。”
沒料到凌厲會做出如此佈署,雖然也明白在這種地方生活花不了什麼錢,心中還是漾起了一絲感動。
聽到了凌厲的這個決定,各位負責人之間響起了輕微的議論聲,接著是孫鎮道提出了異議。
“凌總,海嶺城目前晚上沒有參觀專案,城內一般也不留人守夜,您看……”
以為這是在提防自己趁無人值守時獲取商業機密,陶如舊搶先說道:
“請放心,我只是想要觀察一下城中員工的日常生活。”
上午那通電話之後,他就開始重新思考報道的亮點,或許應該從當堤的員工入手。
聽了他話,孫鎮道搖了搖頭。
“陶記者誤會了我的意思。”
這個四十出頭的黑瘦男人微嘆了口氣。“凌總若是堅持,那我就去叫他們準備。”
凌厲點頭。
“就安排在‘翠鶯閣’裡和老呂他們一起。”
“翠鶯閣?”
陶如舊聽著這個名字,立刻聯想起了“怡紅院”、“萬花樓”,嘴上不說,卻將餘光投向了會議室牆上掛著的大幅城區鳥瞰圖。
果然,他在東北角上的江南區花街上看見了這三個字。
“那是勾欄,而不是妓寮。乃是明代建築裡用於歌舞百戲的場所。”
凌厲捕捉到了陶如舊的目光。
“那裡有一個崑曲戲班長年居住,你可以和他們在一起,彼此之間有個照應。”
這件事不用陶如舊本人做任何決定,凌厲早已經佈置好了一切。等到陶如舊後來與戲班的人混熟了才知道,從前也有些想要訪問凌厲的記者,都被他以各種各樣的理由“騙”進了這座海嶺城。
在這座仿古城中,從沒有哪一位記者,捱得過兩個晚上。
凌厲說與負責人有事要議,陶如舊便在電瓶車駕駛員小陳的帶領下先行遊覽仿古城全景。
45萬平方米的園區其實從售票處外就已經開始,圍繞園區的城牆即是用來拍攝城池外景。內部大致可以分為七個區塊:關外雄風,煙雨江南,皇城壯景,武林名宿,千佛古剎,幽冥地宮以及海港戰場。
“我們這座影視城,幾乎能滿足所有古裝電視劇的拍攝需要。”小陳帶著陶如舊在千佛區的碑林間穿行,“只是最近幾年不景氣了,現在又是淡季,遊客真的不多。”
說話間一隊帶著國旅棒球帽的遊客在導遊的帶領下走了過來,將近午時溫度已經有些炎熱,但大多數人都是一副驚魂未定的模樣,甚至還有幾個孩子在嚶嚶哭泣。
“他們剛從地宮那邊過來。”小陳十分肯定地笑了笑。“很少有人能笑著走出來的。”
這時候幾位走累了的遊客提出要坐電瓶車,陶如舊自然不忍拂了小陳的財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