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什麼金融危機,什麼就業危機,能奈他何?!
反觀我們某些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就開始實行“駝鳥政策”,跟風考研究生、考公務員,更有甚者,乾脆成了畢婚族、急婚族(剛畢業就找大款結婚)、啃老族(不上班靠爸媽養活)……如果我們寄予厚望的獨生子女,變成了新一代的寄生蟲,那將是何等令人痛心!
縱觀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職場,很多人沒有名校的文憑,他們以出色的軟能力抓住了時代的機遇,成為今天中國發展的核心力量,並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得到社會的認可。我相信,幾乎每個讀者都能看到或聽到這樣的成功者。很遺憾,這個我們生活中的基本事實,作為職場上的常識卻被我們大家忽略了。
本書只討論軟能力,乃是因為大家都認可硬能力的重要,普遍已注重它的培養。我們的現狀是,整個社會和學校往往不重視軟能力的培養。家長往往只盯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人品(這是很重要的軟能力)和其他軟能力。我不是說硬能力不重要,不是說不需要成功的其他因素(比如,人際資源和運氣),而是想強調我們需要警醒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硬能力固然很重要,然而其重要性只有在軟能力的強勢下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才能競爭中勝出。否則,我們在職場上永遠是被動的。
只有軟硬兼施,我們才能成功!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BOOK。
第7節:4 你的;我的;他的;全球化的中國夢
4 你的;我的;他的;全球化的中國夢
據《紐約時報》報道,由於美國保姆介紹所滿足不了美國家庭對華人保姆的需求,有些美國家庭索性自己透過華人朋友的幫忙,從中國找到英語流利而願意當保姆的大學畢業生,再由美國保姆介紹所幫助辦理來美的手續,從而早日使自己的孩子從小能接受華語教育。一家保姆介紹所負責人表示,來自北京的高階保姆非常吃香,大富翁願花10萬美元聘其教孩子學中文。量子基金創辦人之一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特意花了半年時間,為兩歲的愛女物色理想的華人保姆。羅傑斯還特意請來華人朋友充當“顧問”,判斷應徵者的口音是否標準。羅傑斯的豪宅更貼滿中文字牌,讓女兒隨時活學活用“牛奶”、“早晨”等中文名詞。
學中文在全球成為熱潮。2005年,中文正式成為可供美國高中生選修的大學預修課程。這是美國中文教育的里程碑。全美已有2500多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課。學中文的外國人達3000萬,100多個國家的2300餘所大學開設中文課,累計37萬人次參加國內外近200個考點的中國漢語水平考試。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已意識到中國的強大,有遠見的富人們更是未雨綢繆,已經開始提前為自己的後代規劃中國夢!
如果說過去半個多世紀走向美國就是走向世界,那麼如今走向中國就是走向世界。即便我們一天不出國門,也處在當今世界的風頭上。對於13億多中國人乃至全球許多跨國公司,最重要的是擁有中國夢。
從個人來說,“美國夢”是指人們在美國追求夢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發財致富,尋求個人發展空間。那麼,用“中國夢”來表達我們和外國人如今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追求這種同樣的夢想,是最貼切不過的了。就國家而言,美國夢的民主自由,中國夢的和諧社會,都是為了更大地實現自我價值。如果說美國夢在美國200多年曆史中對移民是一個巨大的精神動力,那麼,今天的我們應該以中國夢來鼓勵自己。
中國夢,已經存在。今天許多人已經實現了自己的中國夢。僅就財富而言,2006年,中國富豪榜前10名身價都在100億元以上。2008年,身價10億美元的中國人就有42人。這幾年,無數留學生海歸奔向祖國,就是為了實現他們的中國夢。許多外國公司如麥當勞一樣,都在實現其中國夢。如同當初很多中國人去美國實現夢想; 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來到中國爭奪飯碗; 就是來中國實現他們的夢想!
中國夢,就是世界夢。
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成長,是全球化的成長;競爭,是全球化的競爭。在這程序中,人想發展優勢,以求最佳的生存模式、生活質量和發展空間。於是,人流、物流和文化交錯衝破國界束縛,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這種影響是多方位的,既可能是思想意識觀念,也可能是消費行為,關係到個人切身利益,包括就業和私生活方式。這次美國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不但使美國蒙受巨大損失,而且直接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