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士兵越來越多,他們把南丁格爾的佳話帶給農村的茅舍、城市的
公寓和茶寮酒館。甚至有人把這些業績編成有情節的小說和廣為傳說的詩。
她的傳記成為市場上的暢銷書,她的名字到處出現,甚至許多地方都以她的
名字命名。一下子,她成了萬人景仰的民族英雄。
全國公眾密切注視著她的訊息。她生病了,全國為之擔憂;她痊癒了,
舉國為之欣喜;她決心留在前線直到戰爭結束,群情為之振奮。公眾為了表
達耽她的敬意與謝忱,特地推選了一個委員會,並建立了“南丁格爾基金會”,
許多名流都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維多利亞女王,還給她贈送了一枚鑲有鑽
石皇冠的紅琺琅聖喬治十字勳章。但這一切並未使她飄飄然,她又給自己提
出了一項新的、更偉大的任務——改革當時英國軍隊對普通士兵的管理制
度。她熱愛軍隊,更熱愛那些驍勇善戰,對民族赤膽忠心的平凡而偉大計程車
兵。
她並不是以衝動的感情對待大兵,而是尤如愛小孩和愛小動物那樣熱愛
他們。維多利亞女王曾表示要給士兵發放科隆香水,她聞訊後建議陛下,若
在前線發一些杜松子酒可能會更受歡迎。之後,她和軍方共同努力,終於在
醫院為士兵們開了一個小小的閱覽室和咖啡館,並對戰地醫院的環境進行了
檢查和整頓。不久,軍人學校也成立了,歌詠隊也成立了,小劇團也成立了,
體育活動也蓬勃地開展起來,軍隊面貌和精神狀態頓時煥然一新。這個變化
確實是很了不起的成績。
儘管有人仍然在惡意誹謗她,但她的業績是眾所周知的,最終軍方還是
為他洗刷了冤屈,並委任她更大的權力。而1856 年4 月,戰爭也宣告全面結
束,軍隊紛紛回國。本來政府要隆重歡迎她回國,但她最終還是悄悄的、獨
自乘車北上,她是最後一個離開戰場的。別離時,她心情沉重地寫下:“啊!
可憐計程車兵們,我不是個好母親,我要離開你們歸去了,而把你們留在克里
米亞深深的墓穴中。。。”
於是,兩個高大的形象從戰場中顯現出來,一個是士兵,一個是護士。
士兵從比不再被看作是人類的渣滓,護士也不再被看作是行為不端的蕩婦,
這兩個變化都要歸功於她。而人們歌頌她那首詩,卻經久不息地迴盪在克里
米亞上空:
她毫不謀私
有著一顆純正的心,
為了受難的戰士
她不惜奉獻自己的生命,
南丁格爾,小姐——
上帝賜給我們的最大福恩。
六、奄奄一息中的孤獨革新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縈迴在她腦際的,不是醫院裡千萬個死者的亡魂,
而是那些嚴酷的現實,那些本來可以預防的疾病和可以避免的災禍。克里米
亞戰禍中驚人的死亡率是英國軍隊中不合理軍醫制度的必然惡果,而這樣的
制度仍然在運轉著,仍然在謀殺士兵們,仍然在重複著發生過的悲劇。而拯
救這些士兵們的重任,便義不容辭地落到她的肩上。她當仁不讓、毫不退縮,
但是也為自己這種命運黯然傷神。她變得有些暴躁了,青年時代那種突出的
仁愛精神正在消退,頭腦卻更聰敏,眼光更銳利,意志更堅強,光明磊落、
公平處世的觀念更純真了。早年那個多愁善感的影子,在她身上消失殆盡了。
她身體還疲憊不堪,但在緊迫形勢的催逼下,她渴望立即工作,必須趁全國
上下對克里米亞慘劇記憶憂新時趁熱打鐵。然而,她遇到的到處是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