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些木質圓球,他常常捉摸那是怎麼做成的,甚至設想用來旋制那些圓球的車
床。他家後院裡有一個水壺。有一天他注意到壺中的水結了冰,而院子裡的
溫度計所記錄的最低溫度卻在0℃以上。他一直覺得這一情況不可理解。
當時他上的學校還特別重視古典語文,而他則特別討厭這種課程。有一
天,他在上希臘文課時注意到練習本上有一個油點(那是他中午吃飯時弄上
的奶油),透過這個油點,可以看到背面一頁上的字跡。於是他考慮起此事
的原因來。他想到,同樣是水,當結成冰時就是透明的,而當凝成雪花時卻
是不透明的,看來物體內部的透明度和它的內部結構的均勻性有關。他旨來
回憶說,那時他當然還不知道什麼是“光的散射”,但他事實上是想到了散
射問題。這本來很好,但是當教師問他剛剛講過的希臘文法時卻傻了眼。
13 歲時,他摔斷了手臂。那時倫琴剛剛發現了x 射線。他從報上讀到,
利用x 射線,可以看到人體內的骨。此事使他大感興趣,並開始瞭解了什麼
是物理學。從那時起,他立志作一個物理學家。
當時的社會風氣還不重視自然科學而是更重視人文科學和技術,另一方
面,由於19 世紀經典物理學的巨大成就,人們普遍地認為整個的物理學已經
“完成”,以後不會再有多大發展前途了。尤其是,當時在德國,學物理的
只能在大學裡教書,而德國教育部門則很不願意任命一個“非基督徒的”猶
太人當大學教授。因此,對弗蘭克來說,學習物理確實顯得是前途渺茫的。
他後來回憶說,在一次考試中,主考老師對他說:假如你要學一門“正經的”
專業,我就會給你不及格;現在你學物理了,我讓你透過算了!這充分表明
了人們對物理學的蔑視態度。
1901 年,弗蘭克勉強在中學畢了業,進了海德堡大學攻讀化學專業。他
思路敏捷,聰慧過人,當老師剛把方程式列在黑板上的時候,他透過心算就
能迅速地作出答案。然而,他讀書很不用心,成績平平,在班上並不得老師
寵愛。有一次,有位老師斥責他說:“象你這樣不肯唸書的學生,將來要有
出息才怪呢!”自尊心很強的弗蘭克忍受不了這種嚴厲批評,一氣之下,退
出了學校,轉到首都柏林求學,進入了柏林大學。從那以後,他發憤用功了。
二、“小字輩座談會”
弗蘭克剛剛步入科學界的時候,正是20 世紀原子物理和量子化學發展的
初級階段,良好的時機為他選擇研究課題提供了有利條件。當時的柏林,是
德國最重要的物理學中心。那裡不但有柏林大學和柏林工業學院,而且還有
專門的研究機構“國家物理——技術局”。那裡集中了一些大名鼎鼎的物理
學家,例如普朗克和瓦爾堡,稍為後來的還有愛因斯坦和德魯德等等。那裡
也集中了許多很有才華的青年人,他仍中的不少人後來也成了著名的物理學
家,例如哈恩和邁特納等等。按照弗蘭克的說法,當時他們那些青年人也知
道學物理沒有什麼出路,但是他們不能自持,非學物理不可,因此他們熱愛
自己的本行,全力以赴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有時教授早上走進實驗室,
本來以為那裡空無一人,但卻發現青年人全在那裡,原來他們在那裡幹了一
個通宵。
弗蘭克後來回憶說,柏林的定期物理學討論會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
象。每次開會大約有40 人參加,其中包括成名的教授和即將開始寫博士論文
的研究生,而且也包括象物理化學家能斯特那樣的名人。大家在會上不拘形
式,暢所欲言,特別是那種追求真理的誠懇態度感動了弗蘭克。當時,普朗
克剛剛提出了他自己的量子概念,但是他卻費盡心機要把自己的偉大發現“消
滅在搖籃裡”,即企圖回到經典的連續性概念中去,那種無私的、認真的作
風給青年人們作出了榜樣。弗蘭克回憶說,當討論會上有人提出了什麼新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