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行星模型的基礎上,當年就取得了重要成果,推匯出一個新論點:同位素。
當時,盧瑟福以原子理論的權威自居,不但對他的新論點沒有認識,反而勸
說他不要冒險。面對勸告,玻爾沒有止步。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大膽地在前
人還沒認識的科學領域裡探索。他有選擇地研究了大量材料,並結合自己研
究的成果,對新論點給予精確的推論和闡述,很快,同位素論點被實踐所證
實,盧瑟福也為此高興地連連點頭。玻爾還對原子和一切由原子組成的物質
的穩定性提出了一種新的解釋,小心翼翼地用了假設性語句,象這樣的帶根
本性的概念,還很少有人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以如此謙恭的方法提出來。
玻爾只在曼徹斯特呆了4 個月,在這一次短短的期間內,他歸納出了即
將導致一場物理學革命的觀念。
1913 年,玻爾的原子研究又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引入一種與經典電動力
學不同的物理量,這就是普朗克恆量,或一般所說的基本作用量子。這個作
用量子在原子結構中的引入,達到了一個決定性的階段,並對整個理論在新
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就是修改人們所定的規則,當玻爾修改了規則後,結
果是理論和實驗很好地吻合在一起了。儘管玻爾的原子不合許多舊教育培養
出來的物理學家的脾胃,但是他們不能置之不理,因為它和事實相符。接著,
他發表了闡明原子結構的著名論文,被人們尊稱為“玻爾理論。”後來,他
又提出了“對應原理”和“並協原理”,對現代物理學特別是量子論和量子
力學的建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14 年的春天,玻爾只有29 歲,但是全丹麥的人都知道他的量子原子
理論深深地影響了物理學,玻爾自己也知道這一點,他的學識非常淵博。
同年5 月,玻爾接到盧瑟福的來信,信中說:“。。達爾文的講師任期
已滿,現正在以200 英鎊的待遇徵求一名繼任者。。。”就這樣,玻爾又一
次來到了曼徹斯特實驗室,而盧瑟福也找到了有獨立創見的年輕人。在曼徹
斯特,他們合作的很好,發表了許多具有建立性的文章,建立了永久的深厚
的友誼。如果說,每個人都按照另外一個人的樣子形成自己的一生,毫無疑
問,玻爾也是自覺不自覺地模仿了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盧瑟福。
1916 年,響應祖國的召喚,玻爾回到了哥本哈根大學,並被授予以新設
置的理論物理學教授的頭銜。在朋友們的積極協助下,哥本哈根大學建立了
理論物理研究所,他在此繼續向科學高峰進軍。
三、Prize≠Price
玻爾應普朗克的邀請,去柏林物理學會作了有關光譜理論的講演。當玻
爾來到柏林物理大廈時,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前來迎接他。普朗克在外表上完
全是一付德國教授派頭,而愛因斯坦早已出了名的蓬亂的頭髮仍然是亂蓬蓬
的,而衣著無論如何也弄不整齊。
四個決定了這個世紀,並至少決定了大半個世紀的人們當中的三個——
只有盧瑟福不在場——熱烈地交談著,表達著他們對這第一次會面是何等的
愉快。
1922 年,由玻爾領導的研究所,經過大量的研究,大量的實驗,終於發
現了元素週期表上的第72 號元素——鉿。
同年,由於他對原子結構以及原子放射性的研究工作作出了貢獻而被授
予1922 年度的諾貝爾物理獎,這是繼愛因斯坦1921 獲獎之後,成為1922
年的優勝者,在玻爾知道這一訊息的同時,他的名字已傳遍了世界。
祝賀電報和信函,象雪片似地從世界各地飛來。其中最使玻爾激動的是
他的良師益友盧瑟福從英國發來的賀電和賀信。在飽含深情的覆信中玻爾寫
道:
“不用說,諾貝爾獎金對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有著巨大的意義。而
且,單就1921 年的獲獎者是愛國斯坦這一,點來說,就使我感到登峰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