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講訴了太多的權謀之道,恩威並施的御下之道,讓胡亥運用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胡亥重新回到堂上坐下,掃視了一圈堂下道, “明日鞭責之後,朕會親自前往灞上大營。朕自有打算,諸位愛卿不必再勸。” “喏!”堂下眾臣連忙肅然應道。 胡亥很滿意現在堂下眾臣的態度,頓了頓又丟擲了一個讓堂下大秦帝國的重臣們始料不及的一番話來。 “今日朕深夜將諸位愛卿召來,除了上述幾件事情外,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關於我大秦當前最為根本最為嚴重的土地問題。” 大秦現時的土地制度仍然沿用商鞅變法時的制度改革,實行土地國有化、國家授田制。 基於土地國有化制度強化的思路,授地後,設定阡陌封疆,不許私自更動;如每個農戶所獲得土地數量及向國家繳納的賦稅都相等;如努力耕種者可以免除徭役(勞役和兵役)等。《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如果向國家交納一千石糧食,就可以得到一級爵位。按當時的制度,爵位高者就可以做官。 秦國早在商鞅變法時期就制定了《為田開阡陌令》,到後來又制定了《田律》。這些管理土地資源法規的推行,有利地促進了秦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為最終滅掉六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而商鞅同一時期的關東六國,此時早已經完成了土地私有化的改革。商鞅的改革因此等於剝奪了貴族們佔有國有土地的特權,直接破壞了他們的經濟利益。 若商鞅變法是要把國有土地私有化,怕是這些貴族們要紛紛高舉雙手擁護了。歷史沒有假設,於是秦孝公歸天后,商鞅被車裂了。 始皇帝滅六國之後,李斯等人重新制定國家制度之時,在實行土地國有化、國家授田制的基礎上,為穩固統治同樣也承認了土地私有。 正是大秦立國之後的這一政策,讓六國老世族和大秦的貴族、富戶能夠得以採用吞併、脅迫、強買強賣的手段來侵吞大量原本授給普通百姓的土地。很多新開墾的荒地同樣隱瞞不報逃避稅賦,減少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而大量無地的普通百姓則要麼淪為這些貴族富戶的傭工、成為家奴,要麼背井離鄉入山成匪,給社會治安帶來了嚴重的隱患,而這也是秦朝短時間內被洶湧的農民起義所覆滅的原因之一。 胡亥雖然不瞭解此時大秦實際上的土地狀況,但是來自後世的他至少知道一點,此時的大秦是此後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制社會的開端,而封建制社會正是以封建地主階級剝削農民或者剩餘勞動力為基礎的,土地則是封建制社會的根本。 聽到胡亥的話,李斯、馮去疾、尉繚等人都是一怔,胡亥沒跟他們提過這個事情。但是對當前土地兼併的事情他們並不陌生,早就知道而且也瞭解一些情況。今天突然聽到胡亥提起此事,雖然驚訝,但還是想聽聽屢有驚人之舉的皇帝陛下想說些什麼。 帝國的三公不動,那麼剩下的重臣們雖然驚訝自然不敢先冒頭,所以同樣靜靜的坐著沒有動作。 見堂下沒絲毫動靜,胡亥反而有點奇怪了,頓了頓才繼續道, “如今我大秦各郡無數百姓所授之地,不是被六國遺族暗裡所奪,就是被各地老世族暗中取之,再加上各地勳貴富戶和不法官吏推波助瀾,以及我大秦各地之勞役,使無數百姓吃無食、穿無衣,或為流民,或為盜匪; 然朕乃天下之主,如今此等惡行統統加諸朕身。以至六國遺族復辟,無數亂民蜂湧而投,朕欲徹底革除此等禍國之因,熄萬民之惡,而民乃國之根本。 欲讓我大秦重拾天下萬民之心,則必須從民之根本——土地開始。所以朕欲重新清查丈量我大秦目下之土地。”
………【第四十四章 土地之議(二)】………
胡亥頓了頓,目光灼灼的從堂下重臣臉上掠過,繼續道, “對清查土地之事諸位愛卿可有良策,說出來讓朕於諸位愛卿共同議上一議。” 大堂中的眾多大臣都是位列大秦帝國的三公九卿之輩,沒有哪個是庸才。這時聽到胡亥的話,頓時想到之前胡亥突然說的要將不願意歸鄉的勞役留下安置這一想法。 心念轉動間,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將這兩件事聯絡到了一起。 “稟陛下,此次清查土地是否為不願歸鄉之勞役?”李斯問道。 “不盡於此!” 聽到李斯的話,胡亥眼光一閃答道。 果然如此,李斯心中暗歎道,既然不僅僅是為勞役之民準備耕地,那麼胡亥肯定還有更大的動作在後面,但是李斯擔心的就是胡亥這後面的將要進行的動作。 “陛下,土地關乎賦稅和民生,治粟內史鄭老大人今日未來議事,而土地丈量乃治粟內史府之責。具體如何需詢問鄭老大人之後臣等方可謀之。” 李斯想拖延下時間,私下再詢問過胡亥之後再行商議土地之事,今天晚上胡亥每說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