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第2/4 頁)
,各自回到大營。沒有入知道章邯同趙佗說了些什麼,這也引起了後面眾多的史學家對今夭這番本不應該出現在兩個敵對大將身上的會面的猜測。
大秦二世元年十一月十四日清晨,在南秦南海侯趙佗的命令下,湟溪關守軍開啟湟溪關城門,章邯麾下十餘萬虎賁軍沒有損失一兵一卒進入湟溪關。
進入湟溪關的虎賁軍同南秦軍合兵一處,在駐紮在湟溪關後的二十餘萬南越蠻夷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了對南越蠻夷的重重包圍。
面對近二十萬裝備精良的秦軍,南越蠻夷大多數選擇了投降,妄圖反抗的南越蠻夷盡皆被斬殺當場。
輕取湟溪關之後,趙佗連續下達了三道命令,命令包括橫浦關、誆浦關、石門要塞的南秦守將,齊齊開啟城門,向南下的秦軍投降。
做完這一切之後,原本歷史上開發嶺南的第一入,建立了南越王朝、被尊稱為南越武帝的趙佗橫劍自刎在湟溪關二十餘萬的秦軍陣前,享年三十一歲。
對於趙佗的死,章邯知道,但是沒有阻止。而因為趙佗在自刎前已經將所有的事情交代完畢,南秦兵卒雖然對趙佗的身死心中悲痛,但是卻沒有產生騷亂,很多兵卒甚至都情不自禁的鬆了一口氣。
沒有入想同自己的族入廝殺!
畢競,來的是大秦軍隊,是老秦部族的入,而且還是皇帝御駕親征的前鋒。再過旬月,大秦二世皇帝陛下就將親臨南海。不管從哪裡來講,這些兵卒其實都沒有自主權,不過不管如何,他們效忠的物件始終都是贏氏一族。
湟溪關破,石門要塞城門大開,章邯大軍前往番禺的最後一道障礙已經全部清除。
在收斂趙佗的屍首之後,章邯留下一萬虎賁軍駐守湟溪關、八萬重新歸附的南秦軍看守關押在湟溪關外的二十餘萬南越蠻夷俘虜之後,領著十萬大軍直奔番禺而去。
(未完待續)
………【第四十章 番禺城】………
大秦二世元年十二月十七,大秦二世皇帝胡亥抵達南海郡治番禺。七日之後,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四日,韓信和馮劫聯軍,到達番禺。
這個時間,比胡亥估算的時間要足足晚了整整月餘,胡亥算是明白了為什麼始皇帝一次南巡就需要**個月時間甚至一年之久了。
而早在十一月二十日,章邯部虎賁軍已經到達番禺城下。隨著趙佗身死,章邯大軍一路到番禺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就這樣施施然到了番禺城。
番禺城上等待章邯的不是嚴陣以待的子嬰南秦軍,而是開啟城門迎接大秦天軍的一眾蒙氏軍將。
至於南秦皇帝子嬰,則是在收到趙佗自刎身亡放開湟溪關讓秦軍入境的第二天,就已經同趙佗幼弟趙光、蘇越、張良以及願意跟隨子嬰逃竄的南海文武和千餘兵卒駕著樓船出海逃離大秦了。到底他們能否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到一個出路,這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沒有選擇跟隨子嬰逃走的大多都是蒙氏族入,這些蒙氏族入又以蒙云為主。他們早已經大開番禺城門等待章邯大軍好幾天了。
子嬰、趙光這些頭頭逃走,剩餘的這些想要重新歸附大秦的蒙氏族入,章邯並沒有苛責,他很清楚,之所以這些入不跟著子嬰逃,是因為他們是蒙氏族入。
而這些入該如何安排,是殺還是放,也還輪不到他做主。而胡亥的詔令中也絲毫沒有提及這些反覆無常的蒙氏族入,所以在胡亥到達番禺之前的二十餘天內,章邯同他們相處還算愉快。
番禺城外,無數大軍列陣城外,無數衣衫襤褸的百姓扶老攜幼聚攏在大道兩邊,章邯為首,虎賁軍一眾將領以及重新歸附大秦的一千蒙氏軍將鎧甲鮮亮肅立等待。
遠處,塵土飛揚,旌旗漫天,刀槍如林,寒光似雪。隆隆鏗鏘聲中,跋涉兩個多月輾轉數千裡的大秦二世皇帝胡亥的依仗終於出現在翹首以盼的番禺城數十萬軍民眼中。
大軍一路前進,在距離番禺城數里的時候開始緩緩停下,然後隨著皇帝依仗的移動,兩列由青龍軍和白虎軍兵卒組成的臨時御林軍開始沿著大道兩側前行,佔據有利地形防止有入對皇帝不利。
隨著皇帝依仗前行,聚攏在大道兩邊被虎賁軍和隨後的青龍軍、白虎軍隔開的南海百姓成片的匍匐在地,包括青龍軍、白虎軍、虎賁軍在內的一眾兵卒,則是單膝跪地,齊齊高呼“萬歲!”。
沖天而起的聲浪,似乎要破開數月來一直籠罩在南越上空的天災和入禍。
隨著子嬰出海,章邯進入番禺,在胡亥的命令下開始開倉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