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的得勝之師?當時的情況正如美國“第28號命令”所說的“大家都預料該島將陷落”,國民黨“在那裡將和其他地方一樣容易被攻破”。臺灣《中央日報》發表社論,承認臺灣“已到了空前未有的危險時期。”
臺灣前途一片漆黑,除了向上帝祈禱,或許會出現扭轉命運的奇蹟外,已別無它途。甚至連蔣介石本人都信誓旦旦地定了“殺身成仁”的決心,準備在其統治最後滅亡時“選擇最有意義的死”。
1950年,中國共產黨已把解放臺灣、徹底消滅國民黨殘餘勢力作為奪取全國勝利的既定方針,1950年4月、5月,解放軍分別解放海南島和舟山群島,揭開了最後統一中國的序幕。至此,解放臺灣的準備工作已經完全就緒,橫渡臺灣海峽的作戰計劃在毛澤東的腦海中已經成熟,現在需要關注的僅僅是軍事上的準備和氣象資料。到了7月,名將粟裕將負責指揮50萬攻臺大軍,乘臺灣海峽風平浪靜之時,越海投入戰鬥。此時,只等毛澤東一聲令下,渡海作戰,臺灣與大陸的統一就在旦夕之間。
全中國即將徹底解放的前景看好,令毛澤東的心情也前所未有地舒暢起來。他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地投入建國後繁忙而緊張的恢復建設工作中。但是,作為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毛澤東舒暢的心情中還是有一塊小小的陰影。他多少預感到,在遠東北部與中國相鄰的朝鮮半島上,戰爭的態勢也許不可避免。而這場戰爭,會不會打亂了中國共產黨統一祖國的歷史程序呢?
1950年6月的天氣依舊涼爽,但整個朝鮮半島卻開始燥熱不安起來,蘇、美撤軍後,短短几個月內,雙方衝突不斷,在3月3日至10日僅1周之內,在三八線上就有18次武裝衝突事件,但到了5月軍事衝突卻突然之間迅速減少了。這彷彿是暴風雨前夕的寧靜。
年邁的李承晚“北進統一”朝鮮的企圖在1950年之前就變得非常熱切了。在美國的支援下,他一次次拒絕北朝鮮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建議。1947年夏天,美國總統特使魏德邁將軍視察南朝鮮,把南朝鮮的擴軍計劃推向高潮。美國的這些支援使李承晚腰桿硬了一些,但離他“北進”的要求還差的很遠。李承晚計劃在兩年內,建立起一支15萬人的“國防軍”。他頒佈的兵役法規定,凡是17歲到60歲的有勞動能力的南朝鮮男人,都在服兵役的範圍之內。為此他向美國既要錢又要物,胃口之大連杜魯門總統都感覺到有些“過分”。
1949年,李承晚認為他的準備已大致成熟,10月,他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說:“要不流血,統一獨立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實現了也不會長久。”之後又叫囂“南北分裂是必須用戰爭來解決的”。為了防止發動戰爭後“後院”起火,李承晚對南朝鮮人民游擊隊和愛國人士進行了大規模的“*”,遭到屠殺的人數竟超過10萬!到了1950年,李承晚進入了“北進統一”的最後準備階段,他曾率領軍界高官前往東京,當面向麥克阿瑟彙報他的進攻計劃,聽取在軍事上的“具體指示”。4月,集結在三八線附近的5個師得到了直屬炮兵和其他技術兵種的加強。
大戰一觸即發(4)
敵人在磨刀霍霍,經過長期戰爭磨練的金日成當然不會束手待斃。朝鮮*主義人民共和國面對日益激化的鬥爭形勢,同樣也積極地進行了戰爭準備,並且在著重考慮採取“武裝統一”的方針了。據俄羅斯公佈的朝鮮戰爭檔案記載,促使金日成作此考慮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和南朝鮮反動派不同意和平統一;在蘇美聯合委員會工作期間和在隨後的聯合國大會上,解決朝鮮問題的嘗試沒有獲得成功;建立包括左派、中間派和一部分南朝鮮右派政黨的由南北方代表組成的祖國陣線也不能保證用和平方法統一國家;南朝鮮反動派拒絕了祖國陣線關於和平統一的號召”。由此可以看出,金日成和北朝鮮最終決定採取武裝統一的方法,也是迫不得已的事。
對於南朝鮮的戰爭準備,金日成高度警覺美國和南朝鮮的勾結動向,同時也憂心忡忡,因為這個時候,手上能夠作戰的部隊只有武器裝備不足的三個師,而在李承晚的身後是擁有美式裝備的六個師。在毛澤東訪問蘇聯前夕,1949年3月,金日成也來到了蘇聯莫斯科,直接向斯大林提出了北朝鮮的安全問題。金日成向斯大林提出請求締結《朝蘇友好互助條約》,並要求蘇聯給予北朝鮮軍事援助。斯大林答應給予北朝鮮必要的軍事援助,但出於對美國干涉的擔憂,沒有明確具體的答覆。
1949年5月,在北平西山的“雙清”別墅,毛澤東秘密地接見了金日成的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