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施定向突擊,一旦會合,就把半島最狹窄的蜂腰地帶封閉了,從而切斷南北朝鮮人民軍的退路。會合之後,兩支部隊便協調一致地向定州——寧遠——興南一線推進。接著的命令就是:全速奮力向北推進!
“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向北挺進了,首先越過的是在東海岸的南朝鮮第1軍。沃克的第8集團軍,包括其他國部隊,英國的第27旅、土耳其旅越過了三八線。沃克在禮成江兩岸的金川遇到了強有力的抵抗。透過7天的激烈戰鬥,通往平壤的道路被開啟了。
麥克阿瑟擁有全面的控制權,他手下的兩員大將水火不容,競相爭功。沃克只關心他自己的部隊迅速前進,導致他的部隊和第10軍之間有一條大空隙。朝鮮人民軍仍在鑽過這條空隙向北撤退。阿爾蒙德的主力部隊海軍陸戰隊第l師還沒有在東海岸登陸。一週來,掃雷艦在清理元山港口,陸戰隊乘坐的船隻在就在元山運河外面慢悠悠地來回遊戈,焦躁的海軍陸戰隊員們把這稱之為“YoYo(悠悠)作戰”,意思是來回閒逛。
南朝鮮第1軍甚至在海軍還沒來得及在佈雷區為美第1陸戰師開闢一條通路之前,就已經派遣所屬第3師沿海岸公路急速北上奪取元山港,在佈下的兩千枚水雷中間闢出一條通路。10月25日,21艘運輸船和15艘登陸船終於拋了錨。早已到達的美軍步兵用鬧哄哄的貓叫聲迎接海軍陸戰隊。1名隨軍記者譏諷地說:“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在海岸等待海軍陸戰隊。”這就是麥克阿瑟精心策劃但卻令人笑掉大牙的“元山登陸”,給這場悲壯的戰爭多少增添了一點喜劇的色彩。
最重要的是,在戰局的緊要關頭,一支精銳之師卻置身事外進行了近一個月的海上閒逛,從而使聯合國軍方面失去了可以迅速解決北朝鮮主力部隊的機會。
可是,在此之前,除了被麥克阿瑟認為不夠聰明的“鬥犬”沃克外,很少有人願意對一位剛剛創造過奇蹟的將軍的遠見卓識公開質疑。他後來的繼任者李奇微將軍也說,當時“哪怕他建議由一個營涉水走到元山港,大概也會有人情願一試。”至於本應在麥克阿瑟之上的參謀長聯席會議,現如今在麥克阿瑟面前,就象學校裡的小男生在街頭惡霸面前那樣怕得發抖。
毛澤東決斷出兵朝鮮(1)
麥克阿瑟瘋狂北犯,斯大林讓金日成向中國請求“特別的援助”。毛澤東一生有兩件事最難下決心,其中一件事就是1950年出兵朝鮮。政治局會議爆發爭論,毛澤東急召“彭大將軍”入京。毛澤東欣然接受黃炎培先生建議,“支援軍”改為“志願軍”。彭德懷臨危受命:“如果沒有苦,要共產黨員幹嗎?”蘇聯出爾反爾,志願軍推遲入朝。“我們只要他們空軍幫忙,但他們不幹。”周恩來帶著出兵和不出兵兩種方案,秘密訪問蘇聯。毛澤東最後拍板:“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未雨綢繆1950年,毛澤東57歲,正處於精力充沛、思維敏銳、經驗豐富的巔峰狀態。
這位身兼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與詩人於一體的偉人,他既幽默風趣、含蓄溫和,又嚴肅認真、咄咄逼人;他坦誠、外向,激情四溢,率真自然,“性不好束縛”,可也有時靦腆內斂,隱含不露;他既謙虛、豁達,又高傲、敏感,他做事細緻嚴謹、明察秋毫,但作風卻粗獷灑脫、不拘小節;具有成就大業的忍讓包容,一旦需要則當機立斷,窮追猛打不留餘地……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毛澤東在他輝煌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超越自己,向別人所認為的不可能挑戰,並且以此為樂趣。經過國內革命戰爭鍛鍊的毛澤東軍事藝術將在另一個戰場上得到檢驗,並上升到一個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當同美國在朝鮮戰場的較量過去很多年之後,美國人才終於承認,他們曾經面對的是多麼偉大的對手。尼克松寫道:“他的思緒顯然像閃電一樣敏捷。”基辛格則寫道:“我從沒有遇見過一個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飾的意志力。”他身上發出一種幾乎可以感覺到的壓倒一切的魄力。“這是一個值得美國敬畏的人,沒有與美國在朝鮮戰場上的較量,毛澤東或許永遠也不可能贏得世界對他應有的尊重。
從朝鮮戰爭爆發那天起,身在中南海的毛澤東以他特有的戰略敏感一直在關注著戰爭的進展,他要求總參謀部隨時向他彙報朝鮮半島的戰況進展。
豐澤園的菊香書屋內,毛澤東佇立在窗前,手中銜著一支點燃的煙,望著院內的幾株老樹和地面上的斑斑樹影,凝神沉思。他在想,6月上旬,擔負攻臺戰役的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粟裕剛進京彙報了攻臺的準備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