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蒼白,已經沒氣了……
儘管早有預感這是必然,但是閭輪的眼淚還是流了下來……
161——
世界的本源(來)只有一個,正如真相只有一個一樣。
但如何得到本來呢?
不同的理解和求證方法,造就了不同的哲學和宗教。
在中國傳統中,“悟”和“卜算”是主要方式——
悟——可以看作是理論,卜算——是求證過程。
如何悟——受天意啟發而悟。
個體的不同,必然“悟”的不同,加之不同的“卜算”過程,結論自然千差萬別……
洛山和耆山的分歧過程正是這個差別的積累過程。
最初,2家都卦算到了旋冰洞與一個應該為女人的使者。
但不同的測算方式和不同的卦相,使2家的獲得的啟迪和結論截然不同。
一家認為女使者叫玄冰,是為護衛玄冰洞而生;
一家認為女使者叫靈童,是為開啟玄冰洞而生。
剛開始2家為女使者的名字和目標而爭,後來分歧越來越大……傳至某代,各用其傳世靈珠而賭,誰家信奉的使者先降生——或者說誰先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使者(因為使者可能是一個)——另一家就放棄自己的觀點,投入對方門下……於是2山正式開始進入鬥法較勁時期。
類似的是:每家都有自己的最早的傳世靈珠,而且都認定靈珠和使者息息相關……
洛山靈珠走失,讓紫陽真人很鬱悶。
當時卦相顯出玄冰的資訊,照他們的觀點,只能是玄冰拿走了——本來他們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馬上認定是玄冰出世了,他們和耆山的分歧這下就可以了結了,而且證明是他們正確……
可是,後來卻讓他們懊惱——找不到靈珠去向。
就算玄冰出世,找不到她,怎麼證明呢?
最讓紫陽真人想不通的是:玄冰為什麼不讓人找到她?
難道她不是他們信奉的使者?
還是出了什麼問題?
是否是說明我們錯了,玄冰其實是他們的靈童……
不過,怎麼又會讓我們的方式測算到呢?
2家行事方式(法術等)經多年演變後,已經大相徑庭。所以道理上,用誰家方式測算到的,就應該是自家的。
紫陽真人百思不解情況下,才叫師弟去拜會耆山。
他想:如果耆山能用他們的方式找到玄冰(靈珠),那就說明是他們對,而且玄冰和靈童是一個人(所以我們也偶爾能顯出她的卦象)……
儘管可能的後果對洛山很不利,紫陽真人還是準備一試。畢竟尋求真相(理)才是他們學道的真正目的。
師弟離開的期間,紫陽真人閉關修煉,靜靜“悟”其奧妙。
他因此錯過了閭輪——他們這個時代悟性一流的法師。
(多說一句:閭輪之所以能成為悟性一流的法師,除了自身的智慧外,還跟他受到莊瑞的不少啟發有關。
這就是因果輪迴。)
交的悟性其實也很高,尤其是對‘氣’、‘術’、‘法’等技術方面悟性及高。加上他接手耆山時,正是2山斗法很起勁時,年輕氣盛地叫刻苦鑽研法術,最後將耆山的法術推進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成為那時法術法力最強的宗師。
也使耆山的聲威遠遠超過了洛山。
但這也使交忽視了一個東西:關於靈童的降臨問題。
他原來想:在術術(法術、技術等)方面有了改進,再透過卜卦問天——天不就自然什麼都回答了。
師傅差點因為他的重術術而不傳代給他。
但是由於他多次和洛山弟子鬥法都勝出,在眾弟子中威望很高……師傅傳代時,諄諄教誨:不要光研究法術,法術只是探求真理的方法,不要方法很精通,而拿來做什麼卻不知道,這樣容易誤入歧途,迷失本來……
年輕的交口頭答應,心裡卻很不一為然。
所謂50知天命,交確實是在50歲以後才認識到師傅的良苦用心……
由於對世界本來沒有概念,使他法術越精卻發現困難越大。
比如卜卦:卦相本身也需要正確解答。
自己心中沒有概念(現代說:沒有世界觀),同一卦相就發現有多種理解——你選擇的(或者說你認為正確的)那種必然是符合你自己世界觀的那種。
交是在50歲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