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常事。”吃飯間,張英華試著問徐莉:“你爸爸是幹什麼的?怎麼這麼的忙?”徐莉不經意地說:“他是徐州市黨部主任”,張英華邊吃飯邊想:“怪不得徐家這麼排場,原來其父是國民黨的大官。
初戀的感覺是美好的,由於對徐莉的好感,張英華對國民黨也產生了好感。因為徐莉的父親是國民黨的官,所以她在張英華面前大談國民黨是如何如何的好,是什麼拯救中國的唯一希望雲雲。
同宿舍的同學在政治上自然分成兩派。郭子林似乎傾向共產黨一派。每當雙方辯論之時,張英華自然偏向說國民黨是如何如何好的這邊。在那個國民黨與共產黨激華交鋒的年代裡,張英華想躲避任何一方都是不可能的了,但此時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事件,令張英華對國民黨產生了一些看法。
一九二八年春,北伐軍佔領了山東省省府濟南,觸動了日帝國主義在濟南的利益,日本人在濟南突然發動了襲擊,屠殺了很多濟南軍民。國民黨在濟南的山東省代表蔡公藩先生,趕赴日本軍營怒斥日本人的暴行,抗議日本人的野蠻行徑。日本人竟態度傲慢,看不起國民黨,扣留了蔡公藩,居然把蔡公藩的雙眼挖了,舌頭割了,堂堂的國民黨大員蔡公藩先生,竟然在濟南這個中國人的土地上,被日本人殘酷折磨致死。
此事件發生後,徐州紛紛民眾上街*,抗議日本人的暴行。這件事引起了張英華的憤怒和沉思,不是說國民黨能拯救中國嗎?一個堂堂國家大員被害,國民黨當局怎麼就忍氣吞聲呢?怎麼就這樣軟弱無能了呢?當然政治上的事情並沒有動搖張英華對同學徐莉的愛,兩人還在花前月下相戀著,但涉及到政治上的事情,兩個之間卻不時發生小小的口舌。
臨近畢業,同學們馬上就要各奔東西了,別的同學們都很愉快,張英華卻面臨選擇。徐莉要求張英華留在徐州。留在徐州,當然前途無量。可是張家就張英華這麼一個獨子 ,他不知道自己不是張家的親生兒子,雖然以前隱約聽說自己非張家兒子。過去他跟小孩們打架,就有人罵他雜種、野種之類,他並沒放在心上,因為現在的父母對他疼愛有加,張大善人老倆口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如果自己貪圖享樂,留在外地,父母誰來照顧?況且二老年齡已大,留在外地,實在說不過去。他下決心回家。
這天晚上,他和徐莉又聚在一起,他把家中的情況跟徐莉說出,徐莉開始也想和張英華回宿遷,可父母則堅決反對:一個大城市官宦人家的大小姐,怎麼能到窮鄉僻壤去受罪呢?父母之命難違啊,兩人在去留的問題上,誰也說服不了誰。就這樣,兩人痛苦地分手了。惜別這天,徐莉前來送別,她送給張英華一個嶄新的筆記本,真牛皮封面,很厚,看樣是外國進口的,說留作紀念。
張英華坐在回到宿遷的汽車上,他開啟筆記本,見第一頁上是徐莉寫的秀麗的字型:“願這一段美好的戀情變成一段美好的回憶,再見了,我的同學。”
電話 052788891138 。。
在徐州讀書的兒子畢業回家了
在徐州讀書的兒子畢業回家了 ,張大善人老倆口高興異常。可張英華回家幾日後就覺得很無聊,整日什麼也不幹,除了看書之外,就拿著徐莉的筆記本看,精神萎靡不振。老倆口很著急,老伴對張大善人說:“老頭子,兒子的心在外面跑野了,不如給他找一門親事,按一按他的心。”張大善人也覺可行,就託人找了一門親家。親家姓劉,沭陽耿圩人,離黃泥圩張大善人家也有幾十里路。劉家中有三四百畝地,是耿圩一大地主。劉家女十八歲,精通文墨,這劉氏未曾和英華見過面,但聽說是在外地念過很多書的,且長得一表人才,劉氏自然歡喜不已。張英華也覺得人生在世,也不就是取妻生子嗎?也就聽了父母之言。迎親這日,劉家陪了很多嫁妝,僱了很多輛大車裝運。大的嫁妝自不必說,木器傢俱一應俱全,小到銅製的尿盆,連砸核桃吃的小銅錘子都陪了。一路吹吹打打,並由家丁護送,往張家而來。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張劉兩家迎親之日,被土匪陳二板腰子打聽到了,這件事有眼線報給賊頭陳二板腰子。陳二板腰子得報後,用手摳著剛吃過雞肉的黑牙對手下的幾個頭領道:“這張大善人家,我們原先架過他的兒子,沒想到這兒子如今長大成人了,咱們再撈他一筆,架他未過門的媳婦。”
張大善人家娶兒媳,幾天前就開始忙活開了。正日子這天更是門庭若市,熱鬧非凡。張大善人親自書寫的門對子(對聯)貼在前院的兩扇大門上,上下聯各寫著:“雙飛卻似關雎鳥,並蒂常開連理枝”,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