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跟老同學
再說張英華自從跟老同學郭子林長談以後,又仔細地把郭子林借給他的那幾本小冊子讀完。他認為書中所講述確有道理,符合中國實際。他想再找郭子林談談心,於是獨自來到宿遷城裡,到“三和洋布店”找到郭子林,兩位老同學又是一番暢談。張英華打心裡想加入共產黨,就向郭子林提出了這一要求。郭子林當他的入黨介紹人,填好相應的手緒,就在“三和洋布店”裡,面對掛在牆上的那繡有錘子、鐮刀的紅旗,張英華莊嚴宣誓,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郭子林非常高興,黨組織不僅從此有了張英華這樣一個黨員,而且擁有黨領導下的一支武裝。入黨宣誓過後,郭子林對張英華又談了很多。他說:“由於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政府,始終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咄咄逼人的侵華態勢和全國人民高漲的抗日救國熱情於不顧,調動精銳的中央軍和張學良的東北軍加上楊虎誠的西北軍幾十萬人馬加緊圍剿西北紅軍,而張、楊二位將軍由於受到我紅軍抗日救國的愛國主張的影響,加之蔣介石排擠張、楊二位將軍所領導的所謂雜牌軍,忘圖借紅軍之手剪除異己。陝北我紅軍已與張、楊二位將軍達成秘密停火協議。目前,黨中央交給我們的任務時鞏固組織、積蓄力量,準備應付全國形勢的大變化。”郭子林交待:“宿遷的黨組織已經恢復,已經成立*宿遷縣委,縣委書記馬林是你們縣東大興集人。馬林書記也是我們徐州六師的校友,比我們高几屆。你的組織關係將轉交給*宿遷縣委。請你回去之後,即和馬林書記聯絡,記住我們的活動目前還不能公開,一切還處於地下。”張英華問道:“那你呢?”郭子林道:“我來宿遷縣委是奉命幫助重新組建和恢復當地黨的組織,任務完成後,恐怕要調回徐州,至於這個‘三和洋布店’以後可作為你們宿遷黨組織在城裡的聯絡點。”
張英華回到黃泥圩後,就帶著幾個貼身隨從,趕到大興集東的兵馬莊見到馬林書記,馬林書記上前緊握住張英華的手,高興地說:“英華同志,久聞你的大名,你消滅了土匪陳二板腰子,為地方百姓除了一害,真是可喜可賀啊!”他又對張英華說:“你的組織關係已轉到這裡,祝賀你成為我們新的同志。”張英華道:“願聽從組織的安排。”馬林書記笑著說;“作為新同志,馬上要求安排工作,難能可貴啊!那好吧。”馬林書記交待:“目前,最要緊的是發動群眾,起來和地主進行鬥爭,減租減息,把人心攏在我們這一邊。這樣吧,你先在這裡呆幾天,先了解一下情況。”張英華在兵馬莊住了下來,瞭解了一些情況。馬林書記的家就住在兵馬莊,家中有良田六七百畝,為大興集一帶有名的地主家庭,家中兄弟二人,馬林書記為老二,老大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是前任宿遷縣委書記,是一位入黨較早的老黨員,同時也是其弟馬林書記的入黨介紹人。他受黨的派遣,一直在縣西南遠鄉的龍河集、埠子集一帶活動,秘密發展黨的組織。半年前,由於黨內出現叛徒,致使宿遷國民黨特務也就是張苗田乘虛而入,冒充黨的聯絡員,從而被宿遷國民黨一網打盡,在戰鬥中老大當場壯烈犧牲。這才有徐州特委命令郭子林來到宿遷幫助建立黨組織之事。
馬林書記在開展與地主鬥爭的工作中為了服眾,先從自家開刀,他把家中良田無償分給原先的佃戶、莊人耕種,且秋後絕不收一粒租,一顆糧。為了讓廣大佃農放心,他不顧老父親的強烈反對,從家中找出地契,當眾燒燬,廣大佃農歡欣鼓舞,馬父卻氣得七竅生煙:古往今來,種人地交給租,天經地義。祖宗辛苦留下的祖業田產難道讓你不孝子孫敗興的嗎?他領著家人到田裡檢視,威脅佃戶:“馬林說的統統不算數,誰租我的地,秋收後還要如數交給我租子。哪個不交就給我退地走人。”眼看到了春播時節,弄得那些佃戶種也不是,不種也不是,錯過了時節,田地就要撂荒,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佃戶們紛紛找馬林書記,馬林書記把這些人召集起來,拉來老父,當眾批鬥老父,說老父為富不仁,並當眾對佃戶保證:“此家由我做主,你們大家趕快回去春播春種,我說話算話。”這樣眾佃戶才敢回去農忙。馬林書記又帶著看家護院的幾條人槍,到兵馬莊周圍的大小地主家,動員這些地主們減租減息,以改善佃戶們的生活,減輕他們的負擔,不然就發動廣大佃戶抗租。兵馬莊周圍那些視糧如命的大小地方對馬林書記恨之入骨。
馬林書記把自己家的幾百畝良田無償分給莊人的精神,單從這一點來看,張英華對馬書記就很佩服:這是何等胸懷,而只有共產黨人才能做得到。他請示馬林書記,家中只有夫妻二人,要那麼多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