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1/4 頁)
的第三隻眼睛裡。對於這個不認識的女人,楊戩很是防備,直到對方離開,他才鬆了口氣。
“平林露層巘,上獨置孤寺。群仙馭飛駕,往往赴於此。風高幡影亂,日落鐘聲起。誰可謂詩豪,興來吟萬紙。”這是宋朝詩人文同寫的《續青城山四詠?飛赴寺》,白棠讀後一直很疑惑,青城山不是道教勝地嗎?怎麼有個和尚廟子在裡面?而且她小時候可是在青城山的道觀中住過很長時間的,怎麼沒有聽說過這麼個飛赴寺?這個疑惑,白棠決定到了飛赴寺去問問花滿樓和別的知道的人。
白棠站在半山腰上登臨四望,峭巖千仞,古木森森,濃廕庇日,小徑穿行林海,梵寺掩映於嵐藹中,陣陣鐘聲清晰入耳。
“這裡的香火倒是旺盛。” 白棠看到香火繚繞,僧人道士在山間小道來來往往,忍不住道,“青城山不是道教勝地嗎?怎麼有個和尚廟子在裡面?還這麼和諧?”
花滿樓伴在白棠身邊,聽到白棠的疑問,開口道:“暫時和諧罷了。飛赴寺與常道觀的爭鬥可是曾經鬧到了京城長安,成為轟動一時的驚天大案。”
“誒?”白棠驚訝地瞪大眼睛。常道觀她是知道的,乃是天師洞的前身,據說道觀是東漢道教天師張陵結廬傳道之處,後世遂稱為“天師洞”。從他們現在站立的位置看過去,能看到山腰上建築雄渾莊嚴,金碧交輝,環境搖青聳翠,泉林交蔭。觀後有一巖洞,內有張天師石刻像。觀前有古銀杏一棵,傳為天師手植,“具體怎樣的,能不能跟我講講!”
“當然!”花滿樓開啟摺扇扇了兩扇,道,“飛赴寺與常道觀的爭鬥實際上乃是佛道兩教爭鬥的具體體現。道教興起在初唐年間,據傳說晉州浮山縣有一座山叫做羊角山,山下住著一個樵夫。某日樵夫上山打柴遇到一個老者,老者告訴他自己乃是騎牛過函谷關的太上老君。樵夫自然不信,老者遂對樵夫說道毫州曲仁裡是其出生之地,那裡有一株死了一千八百年的老數,如今又重活回來了,便是其顯聖的證明。又說自己乃是唐家天子的祖先,聽說自己的後代當了皇帝,特意顯聖來看一看。而那枯樹再生之像兆示李家的王業永世不衰!”
白棠噗嗤一聲笑了:“我第一次聽說李家乃太上老君的後人,這編造的人倒是有些小聰明,李家皇帝聽到後肯定高興壞了,道教大興是必然了。不過他如此編排太上老君,不怕老君降罪於他?”
太上老君那是誰?是的道教教祖,是太清道德天尊,是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乃是盤古一口清氣所化,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跟李家有什麼關係?
花滿樓笑道:“老君大量,不會跟凡人計較的,何況此人如此做也是為了道門大興。”
白棠好奇:“你跟太上老君認識?”
花滿樓道:“我隨師傅去過一次兜率宮,見到了老君。老君很和藹,賜給我一瓶金丹和一件法寶。”
“運氣不錯!”白棠羨慕地道,她有很想見見太上老君啊!那可是三清聖人!
“接著呢?”白棠問。
花滿樓接著講道:“當時的唐天子正是開國皇帝李淵,聽到這個訊息後龍顏大悅。心想:過去不是有人指摘我李家出於番胡,不配入主中原嗎?這下好了,老君顯聖,李家是老君的後代。從今以後要用祖宗指定的道教籠絡人心,治理天下,一定江山穩固,事業千秋!於是下旨將羊角山改為龍角山,並在山上大興土木,修建興唐觀。一時間,道教成了大唐的國教。但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時。因為少林十三僧救過他。便捧佛釋經,在各地建造寺院。特別是玄奘法師從印度求法回來後,朝廷為他組織了大規模的釋場,佛教越發興盛。稍後。武則天利用佛教徒懷義等偽造《大雲經》。將自己奪權說成是彌勒的授記。歲早在各州建造大雲寺,公開規定‘佛先道後’,將佛教立為國教。就在這樣的形式下。常雲觀被飛赴寺打壓。原本飛赴寺在山腳,常雲觀在山腰,兩家互不干涉,然有了武則天的支援後,飛赴寺底氣十足,不但將常雲觀的土地佔去,並將道士趕出了山門。”
“常言道:滄海桑田,人世無常!過了十多年,風向又變了。到了天寶元年,剛剛繼位的玄宗李隆基秉承先祖衣缽,特別推崇道教,曾專門舉行盛大儀式,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四子之書皆為真經,將道教又捧上了天。於是,常道觀贏來了重見天日的好時機。道佛兩家為了 地盤,釀造大糾紛,甚至升級為流血事件,地方官員解決不了,官司打到了李隆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