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另外,大洋洲未能參加l5衛星群的建設,當看到衛星與理事國心生隔閡時,急於從"太空紅利"中分一杯羹的堪培拉政府(澳洲首都)錯誤地判斷了局勢,居然向l5叛亂分子出售糧食和物資。此舉既得罪了三大國,又讓自然資源豐富的自己"有幸"進入調整者的"法眼"…
──上述幾點結合在一起,將直接導致澳大利亞在ce70年被zaft閃電"託管"……
*****
ce初年,能源變革、國家合併,還有太空開發同步進行(雖然筆者在描述上不得不排出先後順序),令我們的世界變得既精彩紛呈,又撲朔迷離。激動萬分的社會分析家們,競相發表各自的學說,試圖勾勒出人類新紀元的藍圖…
在此期間,一種天真的看法短暫流行,即:不論是"三大國"的稱謂,還是收縮為兩洋國家的現實,都表明──大西洋聯邦的正被眾多新興國家趕超,由華盛頓壟斷的國際秩序已經不復存在了(?!)…
遺憾的是,大多數研究者和各國領導人,雖然都口口聲聲"清楚地"聽到了宇宙時代的腳步,其實仍被舊秩序的"重力"束縛在地面上。有識之士或許看到了聯邦"主動退讓"的本質,可終究還是忍不住把手伸向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
最終,他們不得不放棄陳舊的國際關係學說(且不說原有的國際政治體系就是合眾國建立的),再一次承認、並服從由北美和不列顛主導的新世紀、新規則、新秩序……
*********
注:電動螺旋槳飛機/直升機雖然是最容易實現的,但從工程原理和成本考量上卻有一個問題──普通飛行器隨著燃料消耗,自重也會減輕;但耗盡能量的電池不可能丟棄,換句話說,航程越大,電池機的"死重"越多。另外,無法忽視迫降問題,更笨重的電池機顯然不如可以排油減重的普通型更安全…
而在噴氣引擎和火箭發動機中,電池只能提供能量,飛行器還要額外攜帶工質:比如有設計師提出,使用電力將水加熱成高溫蒸汽再噴射出去,其反推原理與噴氣機和火箭無異。但這種引擎的推力和體積都不能令人滿意,只在ce的太空船上有少量運用。
不過,某個資源極度匱乏的組織,曾經由於長時間無法獲得穩定的生物燃料來源,倒是廣泛使用過這種"全電推進系統",造出了大到戰艦、小到ms之流的各種電動玩具……
-------------------------------轉者注------------------------------------------------------有關東亞為什麼會放棄巴鐵在內的一批本位面存在的盟友的問題,原因僅僅在於,作為比較尊重原著的設定黨,我們受到了原作者ft的地圖上的東亞範圍的限制。也就是說,ft表示東亞就是沒有擴張到那,我們只能幫他腦補為什麼。
機體設定-莫比烏斯重灌型
機體編號:ts-ma2-h
莫比烏斯重灌型
機體型別:泛用型宇宙戰用ma
製造商:地球聯合軍,洛克希德。馬丁空間系統公司
所屬:地球聯合軍
初次配備:ce70
內部環境:縱列雙座型駕駛艙
機體解說:
本機是地球聯合軍以莫比烏斯為原型開發的改進型ma。由於在戰爭初期,聯合軍的主力機動兵器莫比烏斯難以在交戰中和zaft裝備的ms抗衡,加之以聯合軍無法在短時間內研發並量產ms的事實,聯合宇宙軍裝備委員會不得不向地球的各軍火及飛行/航天器生產商徵求對現役莫比烏斯的改進方案。其中透過初步稽核的型號,除某財團提供的莫比烏斯0式外,就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供的附加裝甲的fa-全裝甲莫比烏斯方案。之後,經過改進的fa莫比烏斯方案生產了3臺驗證機,並被更名為莫比烏斯h;重灌型方案,於ce70年6月,在月面格里馬爾迪戰線進行了一系列實戰測試。本機對莫比烏斯原本脆弱的裝甲進行了整體加強,並且在兩側的推進器模組,以及中部的駕駛艙周圍增加了附加裝甲,並將中部機身加長,更換為雙座型駕駛艙。為了維持原本的加速性和機動性,推進器和姿勢調整噴口的出力都被提升,同時兩側的推進器模組也被擴大化。雖然由於重量的增加而導致燃料的消耗更多,但是其提升的防禦力和並未因此削弱的機動性足以抵消因為消耗燃料而產生的些許不滿。
固定武裝:75mm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