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他每天到毓慶宮來,不過是白賠半天功夫。毓崇的成績最壞,這倒不是他沒另請師傅,而是他由於唸的好也挨說,念不好也挨說,這就使他念得沒有興趣。所以他的低劣成績,可以說是職業原因造成的。
①“賞紫禁城騎馬”也叫賞朝馬。軍機處每年將一、二品大臣年六十以上者,開單請旨,一般皆可獲准,推侍郎(正二品)以下的不一定全準,內廷官員往往“特蒙思禮”不復問年,親王以下至貝子則皆可准許。準騎者由東華門入至話亭下馬,由西華門人至內務府總管衙門前下馬。這種賞賜也是封建朝廷給予臣下的一種巨大的榮譽。
我在沒有伴讀同學的時候,確實非常淘氣。我念書的時候,一高興就把鞋襪全脫掉,把襪子扔到桌子上,老師只得給我收拾好,給我穿上。有一次,我看見徐坊老師的長眉毛好玩,要他過來給我摸摸。在他遵命俯頭過來的時候,給我冷不防的拔下了一根。徐坊後來去世,太監們都說這是被“萬歲爺”拔掉壽眉的緣故。還有一次,我的陸潤庠師傅竟被我鬧得把“君臣”都忘了。記得我那次無論如何念不下書,只想到院子裡看螞蟻倒窩去,陸老師先用了不少婉轉的話勸我,什麼“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聽也聽不懂,只是坐在那裡東張西望,身子扭來扭去。陸師傅看我還是不安心,又說了什麼“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我反倒索興站起來要下地了,這時他著急了,忽然大喝一聲:“不許動!”我嚇了一跳,居然變得老實一些。可是過了不久,我又想起了螞蟻,在座位上魂不守舍地扭起來。
伴讀的來了之後,果然好了一些,在書房裡能坐得住了。我有了什麼過失,師傅們也有了規勸和警戒的方法。記得有一次我蹦蹦跳跳地走進書房,就聽見陳老師對坐得好好的毓崇說:“看你何其輕佻!”
我每天唸書時間是早八時至十一時,後來添了英文課,在下午一至三時。每天早晨八時前,我乘坐金頂黃轎到達毓慶宮。我說了一聲:“叫!”太監即應聲出去,把配房裡的老師和伴讀者叫了來。他們進殿也有一定程式:前面是捧書的太監,後隨著第一堂課的老師傅,再後面是伴讀的學生。老師進門後,先站在那裡向我注目一下,作為見面禮,我無須回禮,因為“雖師,臣也,雖徒,君也”,這是禮法有規定的。然後溥傑和毓崇向我請跪安。禮畢,大家就坐。桌子北邊朝南的獨座是我的,師傅坐在我左手邊面西的位子上,順他身邊的是伴讀者的座位。這時太監們把他們的帽子在帽筒上放好,魚貫而退,我們的功課也就開始了。
我找到了十五歲時寫的三頁日記,可以看出那時念書的生活情況。辛亥後,在我那一圈兒裡一直保留著宣統年號,這幾頁日記是“宣統十二年十一月”的。
二十七日,晴。早四時起,書大福字十八張。八時上課,同溥傑、毓
崇共讀論語、周禮、禮記、唐詩,聽陳師講通鑑輯覽。九時半餐畢,復讀
左傳、穀梁傳,聽朱師講大學衍義及寫仿對對聯。至十一時功課畢,請安
四官。是日莊士敦未至,因微受感冒。遂還養。心殿,書福壽字三十張,
複閱各報,至四時餐,六時寢。臥帳中又讀古文觀止,甚有興味。
二十八日,睛。早四時即起,靜坐少時,至八時上課。仍如昨日所記。
至十二鍾三刻餘,莊士敦至,即與溥住讀英文。三時,功課畢,還養心殿。
三時半,因微覺胸前發痛,召範一梅來診,開藥方如左:
薄荷八分,白芷一錢,青皮一錢五分炒,鬱金一錢五分研,扁豆二錢
炒,神曲一錢五分炒,焦查三錢,青果五枚研,水煎溫服。
晚餐後,少頃即服。五時半寢。
二十九日,晴。夜一時許,即被呼醒,覺甚不適。及下地,方知已受
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暈去。臥於榻上,少頃即醒,又越數時乃
愈。而在餘寢室之二太監,亦暈倒,今日方知煤之當緊(警)戒也。八時,
仍舊上課讀書,並讀英文。三時下學,餐畢,至六時餘寢。
陸潤庠師傅①是江蘇元和人,做過大學士,教我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教滿文的伊克坦是滿族正白旗人,滿文翻譯進士出身,教了我九年多滿文。和陸、伊同來的陳寶琛是福建閩縣人,西太后時代做過內閣學士和禮部侍郎,是和我相處最久的師傅。陸死後添上教漢文的做過國子丞的徐坊,南書房翰林朱益藩和以光緒陵前植松而出名的梁鼎芬②。對我影響最大的師傅首先是陳寶琛,其次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