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造戰列艦的計劃被完全透過。1914年3月,丘吉爾就海軍預算問題在下院發表了被《每日電訊報》稱為“篇幅最長,或許也是最有分量和最有說服力的”演講。
1914年7月24日,奧地利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的訊息傳到倫敦。第二天是星期六,丘吉爾正和家人在克魯默度週末時,又聽到訊息說,塞爾維亞實際上已接受了奧地利提出的要求。星期天晚上丘吉爾返回倫敦後,立即認可了第一海務大臣路易斯親王已經作出的取消次日疏散艦隊計劃的決定。在其後的一週裡危機進一步加深。7月30日奧地利對塞爾維亞宣戰,丘吉爾遂命令各艦隊立即進入戰鬥崗位。此時內閣大多數成員正在為戰爭的前景憂心如焚,而丘吉爾卻信心十足,精神振奮,他在給妻子的信中說:“發生的每件事都在導致災難和崩潰。我感到有趣、亢奮和快樂。難道造成這種狀況還不可怕嗎?採取種種防範措施強烈地吸引著我,我乞求上帝寬恕我這種令人可怕的輕率情緒。然而為了和平,我將竭盡全力,沒有什麼能誘使我會不公正地去回擊這種災禍。”
丘吉爾向內閣提出了實行海軍總動員的要求,但內閣未予透過。8月1日晚,丘吉爾收到“德國已對俄國宣戰”的電訊,他立即到唐寧街10號對首相說,他準備先自行下達總動員令,然後再請內閣追認。第二天,內閣開會批准了這一決定。8月4日,內閣在得到德軍已侵入比利時的訊息時,決定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軍在當晚11時以前從比利時撤退;德國方面未予答覆。晚上,丘吉爾在海軍部,“與為數不多的海軍將校們以及一班秘書人員,手中拿著筆,等待著”宣戰時刻的到來。當大笨鐘敲響11點時,海軍部對德國作戰的命令已經發出。此刻,許多內閣大臣都滿腹失望的情緒,顯得憂心忡忡。而丘吉爾則完全兩樣,他邁著堅定的步伐,在民眾的歡呼聲和《上帝保佑英王》的國歌聲中穿過近衛騎兵檢閱場,再次去唐寧街10號向首相通報情況。據兩次看到他去拜訪首相的人說:“他的表情並不沮喪,也不得意洋洋,毫不感到驚詫。他徑直走了,就像一個人去從事一件極其習慣的工作一樣”;他“面帶笑容大步朝內閣那帶雙扇大門的房間走去”。
在宣戰後的幾周內,丘吉爾和他建立的海軍部執行委員會每天上午開碰頭會,對如何調動艦隊,在各個海域中攔截德國巡洋艦和商船進行研究和部署。最初的戰況令丘吉爾和海軍部感到失望,攔截德國戰列巡洋艦“戈本號”和輕型巡洋艦“勃賴斯勞號”的行動,由於海軍作戰參謀部的指令混亂以及英國地中海艦隊總司令的判斷失誤而招致失敗。此後情況有所改觀。8月27日至28日,英國輕型艦艇部隊在赫爾戈蘭島附近對德國艦隊展開攻擊,關鍵時刻英國的戰列巡洋艦趕到,使雙方力量的對比發生了變化,結果使德國損失了3艘輕型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其他幾艘巡洋艦也受到重創,而英國海軍的損失輕微。這一仗極大振奮了英軍計程車氣,被歡呼為一次重大勝利。德國方面則嚴令海軍指揮官今後應極力避免採取冒失行動。
德國人很快就有了報復的機會。9月22日,德國潛艇在荷蘭沿海成功地用魚雷擊沉了英國的3艘老式裝甲巡洋艦“克雷亞號”、“霍格號”和“阿布金爾號”,艦上人員有三分之二喪生,總數達一千四五百人。這類陳舊而緩慢的軍艦在敵方潛艇容易到達的海域巡邏,早就引起了人們的議論,一些英國軍官甚至稱其為“活釣餌中隊”。丘吉爾在聽到議論後立即警覺起來,在出事的幾天前就下達了改變部署的指令,但由於海軍作戰參謀部的延誤,未能避免災難的發生。與此同時,丘吉爾應法國人的請求,向敦刻爾克派出了海軍陸戰隊。他徵用了50輛倫敦的公共汽車把部隊運往海濱,又把他們安全運過了英吉利海峽,並多次親自到前線去視察。但戰鬥並沒發生,人們看到的只是丘吉爾和他的部隊在前線跑來跑去,因此戲稱其為“敦刻爾克馬戲團”或者“丘吉爾馬戲團”。上述事件為丘吉爾招來了廣泛的批評;但招致更多物議的還是此後不久發生的安特衛普事件。
當時德國人正在法國和比利時境內向前推進。8月20日,布魯塞爾陷落。10月2日,倫敦得到訊息說,比利時政府已經決定放棄安特衛普,準備撤退到奧斯坦德。此刻阿斯奎斯首相正在外出途中。丘吉爾、外交大臣格雷和新任陸軍大臣基奇納經過商議後決定要求比利時政府堅守安特衛普。恰逢丘吉爾正要再次去敦刻爾克訪問,於是大家一致認為丘吉爾應在去法國期間到安特衛普轉達上述意見,並瞭解該地的軍事形勢。
10月3日下午丘吉爾到達安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