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4 頁)
裝甲師和6個營的步兵向阿布維爾發動了成功的進攻,但由於缺乏增援和空中掩護,他所取得的戰果未能鞏固;5月27日,比利時投降;5月30日,戴高樂被迫南撤。由於戰事發展不利,英國陸軍部已於5月26日命令戈特勳爵開啟通向海邊的通道,命令駐守加來的英軍堅守到底,從南邊給予保護,以便從敦刻爾克“撤出儘可能多的人”。此時,沿海的許多港口都已落入德軍手中或處在德軍炮火的射程之內。約有40萬英法盟軍被迫收縮在敦刻爾克周圍的一小塊袋形地區,前有大海,後有追兵,似乎面臨不可避免的滅亡的命運。但奇怪的是,在5月24日,希特勒發出了要坦克部隊停留在運河一線,停止向前推進的命令,使盟軍獲得了一個意外的重要喘息機會,爭取時間鞏固了敦刻爾克周圍的袋形陣地。
5月26日晚上7時許,英國海軍部根據丘吉爾的指示,發出開始執行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通知。861艘從巡洋艦、驅逐艦到小帆船等各種型別、各種動力的船隻都投入了從敦刻爾克撤退盟軍的緊急行動。據統計,頭四天總共撤退了131606人;5月27日7669人;28日17804人;29日47310人;30日,58823人。這四天中,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公報曾反覆宣稱,“在阿託瓦的法軍的命運已經決定了”,“被迫退入敦刻爾克周圍地區的英軍在我們集中進攻之下正走向毀滅”。德國人原以為,只有一些小船對希望撤離的盟軍作用不大;但到了5月30日,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和總參謀長終於發現了這些小得可憐的船的重大作用和意義。在拼命進攻和猛烈轟炸下,盟軍袋形陣地仍巍然不動,德國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盟軍部隊在他們的眼皮底下逃到英吉利海峽對岸去。
由於敵人已經察覺而無保密的必要了,英國海軍部乾脆公開號召沿海居民都投入營救活動。許多有船的人紛紛自願前來,更加快了撤退速度,使5月31日的撤退人數達到68000多人。就在這一天,丘吉爾第三次飛往巴黎出席最高軍事委員會會議。這次會議決定盟軍從挪威納爾維克撤退以避免更大的損失;擬定了一旦義大利參戰就對其進行海空聯合襲擊的計劃。丘吉爾在會上還努力避免法國人產生誤會,強調在敦刻爾克的英軍和法軍“撤退必須相互臂挽著臂合力進行”。他不安地注意到,法國方面繼續戰鬥的熱情和信心比上次有所減弱,尤其是貝當元帥反應冷淡甚而懷有敵意。
敦刻爾克的撤退仍在繼續進行。甚至海軍部地圖室主任皮姆海軍上校和他的兩三個同事也在四天時間裡駕著一艘荷蘭小船運回800多人。為了鼓舞大家的鬥志,丘吉爾向政府官員們發出通令說:“在這黑暗的日子裡,如果政府中所有的同僚以及重要官員能在他們的周圍保持高昂計程車氣,首相將不勝感激;這不是說要縮小事態的嚴重性,而是要我們對我們的能力表示信心,我們有堅定不移的決心繼續作戰,直到把敵人企圖統治整個歐洲的野心徹底粉碎為止。”到6月4日,共有338226名英法官兵從敦刻爾克撤到了英國。但由於條件所限,這些部隊只攜帶了步槍等輕武器,而大部分重武器以及大批軍需品和裝備都不得不丟在了敦刻爾克。
6月4日,丘吉爾在下院通報了敦刻爾克撤退取得的巨大成功。他認為,“敦刻爾克海灘的戰鬥經過,將彪炳在我們所有的史冊中”。但是他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必須非常慎重,不要把這次援救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隨即他又給予了肯定:“這次援救中卻孕藏著勝利,這一點應當注意到。這個勝利是靠空軍獲得的……,我們所有各種型號的飛機……和我們所有的飛行人員都證明比他們現在面臨的敵人要優越。”最後他發表了這篇演說中最為精彩、最震撼人心也流傳最廣的著名戰鬥宣言:
“歐洲大片的土地和許多古老著名的國家,即使已經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納粹統治的種種罪惡機關的魔掌,我們也毫不動搖,毫不氣餒。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我們將具有愈來愈大的信心和愈來愈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即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之下也將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是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的一切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