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 頁)
的多次“圍剿”,並主動出擊,消滅牽制了大量敵人,壯大了自己,直接配合了中央蘇區的反“圍剿”作戰。
這一紅色蘇區,成為後來人民解放軍多支部隊的發祥地之一。步兵第85師便是其中之一。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參加蘇中戰役(1)
時光轉到1946年中。中國革命已經發展到了全國解放戰爭。
原先第85師的紅軍老根子連隊,及其在抗日戰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第85師的多支抗日部(分)隊,到1946年,全部改編歸屬華中野戰軍第7縱隊,後來成為第85師主力的便是第7縱隊第55團、59團和第57團的1個營等部隊。
1946年6月底,國民黨軍集中11個整編師,31個旅,約27萬多人,企圖一舉佔領華中解放區。企圖首先佔領如皋、海安、黃橋,鞏固沿江一線,爾後沿(南)通(贛)榆公路和運河線向北進攻,策應淮南、淮北之敵,會攻我華中首府淮陰。
華中野戰軍首長獲悉國民黨軍將發起進攻後,遵照中共中央關於“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弱點,再轉至外線作戰”的指示,決心在蘇中解放區的前部地區迎擊敵人,以主力第1、第6師和第7縱隊共15個團集結在如皋、海安地區,尋機殲敵。
7月13日晚,華中野戰軍集中優勢兵力,向孤守宣家堡、泰興城地區的整編第83師第19旅第56、第57團及旅屬山炮營發起攻擊。部署是:第1師攻擊宣家堡;第6師攻擊泰興城;第7縱隊第59團攻擊佴家莊(宣家堡北15公里)之敵第19旅第56團2個連;第55、第57團位於宣家堡以北、張甸以南地區,打擊泰州、張甸來援之敵。
13日晚,第59團向佴家莊守敵發起攻擊,遭敵密集火力阻擊,進展不大。從俘虜口中獲息,佴家莊已於13日下午增加了1個營,連同原2個連共5個連兵力。14日上午,張甸敵增援佴家莊,被第55團擊退。隨後,塘灣敵1個營再次增援,又被第55團和第59團第2營擊潰,殲敵20餘人。縱隊首長原決心調整部署,由第55、第59團再向佴家莊守敵攻擊,後因有新任務,遂令部隊撤出戰鬥,星夜東進,參加如南戰鬥。
當宣家堡、泰興戰鬥行將勝利結束時,敵以整編第65師第160、第187旅於15日由江南武進北渡長江,會同位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