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1/4 頁)
“這個。。。。。。”
“他在考察龍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的時候花了幾年時間進行考證或者他說的那些以什麼馬,鹿,魚等等為圖騰的團族都找到了嗎?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歷史證據證明這些團族真的存在過?”
“有幾個確實還沒找到,但這又說明什麼呢?”
“我也不知道說明什麼。。。。。。”侯敏聳聳肩膀,發呆的望著窗外,“在聞一多先生的《伏羲考》出現之前,大家普遍認為龍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有靈性的動物。。。。。。可在《伏羲考》之後,大家似乎都把龍的圖騰組合一說看做不容置疑的真理和定論了,我就覺得奇怪,一位既不是生物學家,也不是考古學家,而是一位詩人和文學創作學家的人,在沒有花大量時間認真研究取證情況下下寫出的一種漏洞百出的說法居然會被大家奉為真理,這是為什麼?我一直想不通。。。。。。”
“非常簡單。”這時,程帥打著哈欠睜開了眼睛,吊兒郎當的說,“因為當時正是改革換代的時期,而龍卻剛好不幸的是封建帝國統治的代表性東西之一,加上一個具有公眾信服力的人物聞什麼多的。。。。。。而且當時那群老百姓大多是農民,沒幾個讀過書的,上面說什麼,他們就認為是什麼,其他的還用解釋嗎?”
聽完程帥的話,侯敏恍然大悟般點點頭:
“哦!原來如此,如同龍作為封建時代帝王統治人們的工具一樣,也不幸的成為了時代變革的犧牲品。。。。。。”
十爭論“等等!我說你們也太無知了吧!”劉易彬氣氛的將書放在一邊,臉微微有些發紅,“《伏羲考》中的圖騰說可不是你們這種人能夠隨便否認的。。。。。。”
“那什麼人可以?”程帥瞟了他一眼,打了個哈欠,“你拿圖騰說來說事,那老子就來和你談圖騰說,聽著,小屁孩!根據摩爾根的研究證明,由不同氏族構成的社會集團常有多種圖騰並存,而不是將這些圖騰加以綜合、改造,再創立一個新的圖騰,而我們中華民族從一開始就是由眾多氏族部落組成的緊密聯盟,而不是單一氏族,因此作為圖騰形象的“龍”,在當時只能屬於這個部落聯盟中的某一氏族,它不會是由眾多氏族圖騰形象綜合、改造而來,這是“圖騰融合說”的第一個漏洞,老子再來和你說第二個。現在大家公認,炎帝和黃帝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氏族以龍為圖騰或者族徽符號,後來,黃帝率領分別以熊、羆、貔、貅、虎等動物為圖騰的六個氏族部落,在阪泉戰勝了炎帝,在涿鹿戰勝了蚩尤,而這個由多氏族、多圖騰組成的部落聯盟也就是華夏民族的前身,那老子問你,假如按照“圖騰融合說”的那套邏輯來推斷,既然以熊為圖騰的部落率領羆、貔、貅等為圖騰的部落,打敗了以龍為圖騰的部落,應該在熊形象的基礎上創立了一個新的圖騰形象,新的形象應該是以熊形象為主體,再加上“龍”形象的某個部位。可黃帝為什麼非要反其道而行之,竟原封不動地用手下敗將炎帝的“龍圖騰”替代了自己本族原有的熊圖騰呢?難道黃帝的智商和那群個別‘九零後腦殘一族’一樣低?或者當初炎帝私下用美女賄賂了黃帝?”
“這個。。。。。。不管怎麼樣,程帥先生,你是偵探吧?我希望你別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懂得很多,我告訴你,要證明一個物種確實存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必須要有直接的證據:**、骨骼遺骸、或者化石標本。。。。。。另外,我不比你小,請叫我劉博士,或者劉先生,別叫我小屁孩!”
“切!小屁孩一個。”程帥不以為然的把頭一偏,然後躺著翹起二郎腿,“老子從沒有說過相信龍確實存在,也沒說過確信它不存在,不過你既然要拿那些什麼**,骨骼遺骸什麼的一套說事,那老子就還告訴你,動物屍體只有在極特殊、極偶然的情況下才能變成化石,否則地球表面早就被動物遺骨覆蓋,你連拉大便都找不到地方,地球有史以來存在過的動物物種98%已經絕跡。透過化石找到的只是其中極少一部分,你懂不懂?小屁孩!”
“你!”劉易彬一看到程帥對自己這麼不尊重,立刻氣得滿臉通紅。
侯敏見狀,連忙安慰劉易彬:
“劉博士你也別生氣,大家不過是在討論,沒必要這樣面紅耳赤的。。。。。。”
劉易彬根本不管侯敏的勸解,用激動的語氣向程帥質問:
“好,你說有龍,那古代傳說中,龍能飛,能騰雲駕霧,甚至還能噴火和吞風吐雨,這有常識嗎?可能嗎?任何有一點生物知識基礎的人都知道,那根本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