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咱們商量一下,這畫賣我吧。”
“行!給個價吧!”
魏國寶伸了仨手指頭:“這個數。”
“三萬?”
“嗯,多……”
“三十萬?”“多!”
“三百萬?”“多!”
“還值得多?”“你要得多!”
“那值多少錢?”
“三毛錢。”“啊”?
“沒良心,你造假畫的功夫差遠了!”
“真畫也好,假畫也好,給多少錢不賣了!”
“啪!”把兩萬塊錢跟字據,一拍:“姓魏的,拿畫來!”
正這個時候,門外汽車響,“乾巴蘿蔔”進來了,手裡託著畫。
“魏先生,怕您太忙,沒時間,特意先把畫送來了,一萬元準備好了吧!”
………
琉璃廠和貓蝶圖(3)
………
魏國寶一伸手先把畫接過來,開啟一看,不錯,是自己的《貓蝶圖》完好無損!從“沒良心拍到桌子上了二萬塊錢裡,給了“乾巴蘿蔔”一萬,剩下一萬和這張《貓蝶圖》交給賬房先生收好,然後把字據拿起來,一撕,轉身進屋拿出一卷畫,衝“沒良心”:“既然不賣,拿走吧!”
“嗯?你不是燒了嗎?”
“我不燒,你能來贖嗎?燒是燒了,可不是這張。”
“乾巴蘿蔔”沉不住氣了:“那是……哪張啊?”
“前天晚上,看假畫氣得慌,我仿照著也畫了一張,畫好一看,不滿意,昨天,給燒了!”
“乾巴蘿蔔”一聽:“魏先生,畫得不滿意你給燒了,要是畫得滿意呢?”
“要是畫得滿意呀,我就上你那再押一萬塊錢啦!”
啊!
………
昆明湖泥打西太后(1)
………
頤和園是萬壽山和昆明湖的總稱。位於北京西郊,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園林。
頤和園有悠久的歷史。八百年前女真貴族建立金朝時,就在這一帶修建過“金山行宮”。明代中葉以後,這裡成了文人墨客飲酒賦詩的勝地,有個叫王英的學士留有“好景斜陽湖山景,芙蓉千疊映回波”的詩句。乾隆年間,乾隆帝為母慶壽,在甕山上修了個大報恩寺,改甕山為萬壽山,園名改為清漪園了。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後,為了滿足個人享受,巧立名目,挪用海軍經費重修此園,並取“頤養沖和”之意,將園名改為頤和園。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六十壽辰時,光製作衣料耗銀三萬八千多兩,只圖在園內作威作福,窮奢極欲,哪管內有餓殍遍地,外有強敵壓境。轉年,她簽訂了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於是有人在北京城門上寫了一幅譏諷的對聯,上聯是:“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下聯是:“三軍敗績割地求和”。十年之後,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清廷簽了“辛丑條約”之後,西太后又要大辦七十壽辰,民間又出現了更深刻的諷聯,上聯是:“今日幸頤和,明日幸海淀,後日再幸西長安,億萬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下聯配:“五十割臺灣,六十割旅大,七十又割東三省,數千裡版圖喪盡,禧後萬壽祝疆無”。辛辣的諷刺,是廣大人民對這位獨裁統治者的鞭撻、抨擊。可在當時,包括貴為天子的光緒皇帝也不敢對西太后說一個不字,平民百姓更只能心中不滿,誰敢隨意言表啊?不過,我倒是知道一個西太后捱打的故事。這也許是這位老佛爺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捱打……
光緒十二年(1886年)六月,清晨起來,總管大太監李蓮英來到前殿,高聲喝喊:“西太后老佛爺旨下,五府六部,三公九卿,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爵、將軍、都統、副都統、參領和佐領都統,大小臣工、滿蒙漢各衙門官員聽著:京師連日大雨,河道出槽,為叩謝上蒼普降甘露,滿朝文武沐浴更衣於未時一刻,隨駕往萬壽寺降香啊!”
旨意一下,有人就報入了淳王府。這位王爺乃當今天子光緒皇帝的叔叔大爺。光緒是七王爺所生,過繼給老四咸豐,這位淳王奕淙是排行第五,自然是皇帝的叔叔大爺了。五王爺外號叫瘋子五,此人生來性情耿直剛強,不愛在朝中攬權,卻專心民事,出沒於市井酒肆,聽百姓的怨言苦語,找權貴的彆扭。不說一般王公顯宦怕他,就連一國至尊西太后,對這位直言快語的小叔子也奈何不得,只得背地叫他瘋子五。
五王爺聽當差的稟報,不由得怒氣上衝,罵道:“老刁婆呀,老刁婆!你在宮中不安分還則罷了,公然帶領文武百官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